世界上最没有用的可能就是大道理,对于班上的迟到现象,我从来不批评。只是为了杜绝迟到现象,我们班一建班就立了一个规矩,迟到了就站着吧。上完早读再坐下。结果发现迟到的同学仍然屡禁不止。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5ed609f9fede0543.jpg)
迟到五分钟,也就是站25分钟就回到座位上了。而且站上25分钟对他们来说似乎并不是难事。为了多睡一会儿,他们宁肯迟到。这个惩罚措施显然不能解决迟到问题。
于是,我加重了惩罚。这个惩罚制度变成有选择的:迟到了就别来了,或者坚持来,但是要站一上午,或者一下午。想着学生总该不迟到了吧?但事与愿违,人数虽然少了,但是仍然有人迟到。
迟到的原因是家长叫不起来孩子,或者家长和孩子一起睡过了,或者家长忘了叫孩子。对迟到的惩罚在家长群都公布过,家委会也认可。但是,迟到的时候家长的反映仍是各有不同。
有的家长严守班级规定,让孩子意识到迟到的危害,让孩子在家学习或者直接睡一上午补觉。有的家长告诉我一定要严厉惩罚,因为她每天叫儿子起床都是一场硬仗,但是自从孩子站了一上午以后,她再叫起床时省劲多了,还说罚罚长记性。有的家长再三打电话请求让孩子来学校,怕耽误上课。还有的家长把来晚的错误自己承担下来,肯求老师别让孩子站了。也有些家长不管不问,但是孩子却积极承担他们选择来学校,选择站着听课。
经常迟到的学生要么是家长不管的要么是家长管不了的。虽然有了惩罚制度,但是总有个别同学在班主任老师不在班时不站。让惩罚形同虚设。
我惩罚学生迟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早到校,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的学生仍然迟到,重罚之下迟到仍然屡禁不止?
今天看了刘飞老师写的郭力众老师的分析,非常受益。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
郭力众老师说:在平时班级管理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纪律方面的迟到、早退、早恋、手机、旷宿上网等;如学业方面的学习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甚至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意志力不强等;而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这一成长性问题,又是管理中的最难点,绝大部分班主任对此束手无策。而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内在意识没有觉醒,不明确自己的身份,不知道‘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遵循眼下的快乐,迷失于现实之中。”
也就说学生的种种劣迹只不过是固有行为习惯的推动,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故浑浑噩噩,不知终日。
对这类学生,规训毫无意义,除非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未曾觉察到的、甚至沉睡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意识范围、引导学生在愿景、人生使命和精神层次上的成长,引发学生对人生目的,自我以及自己所属的更大的系统产生最大化的理解和觉知。
简单来说,就是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背景和体验来支持学生,让学生明确知道“摸摸初心,最初的我什么样?”,“现在的我什么样?为什么?””如果要走向心中的优秀镜像,我需要怎么做?”
看来我还要向郭力众老师多学习,向读书吧群里的同行们多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