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闺蜜让我推荐育儿书单。
我从Kindle里翻出几本。
闺蜜一脸嫌弃,这些都是管理类的书,好吗?
我理直气壮,你难道不是家庭CEO吗?
说真的,最近看书总有一种“哎呀,早知道就好了”的感觉,然后盘算着在芳芳身上“试验”。我清楚,这并不是一种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的变态心理,而是原本我可以做得更好的遗憾。
育儿即育已,育已即育儿。今天介绍的这几本自我提升的书,同样可以丰富育儿理念,希望在大家列书单时可以参考。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一万小时”定律便出自这本书。
书中列举了大量案例说明机遇和社会环境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影响。
比如加拿大职业冰球运动员的出生日期集中在1至3月是有原因的。加拿大冰球队以1月1日为界线按年龄分组,同一组的小队员虽然年龄相关不到一岁,但体能、协调性的差距会很明显,因此出生月份靠前的小队员一开始就会表现得更突出,获得教练更多的关注和训练、比赛机会,这种优势日积月累导致最终结果。
出生于50年代中期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成功同样得益于成长过程中非一般计算机学习机会,以及在20多岁时赶上了美国经济变革时代和个人电脑发展的初始阶段。
更有意思的例子是关于中国人的数学普遍比美国人好。
与英文相比,中文数字的发音更简短,结构更有规律,更具逻辑性,这种差异意味着中国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更快,更有可能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这是文化传承的影响,而不能仅仅归结为谁更聪明。
仅看这些案例,就足以让我们打开思路。
至少,不用再盲目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出生在九月份,要晚一年上学。没准儿,这会成为孩子的绝对优势,一入校就表现出更强的表达、理解、组织能力,引来老师的关注,收获更多学习锻炼机会和自信心。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应该怎样缓解应试教育对孩子时间、精力的侵占,争取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方面拥有更多尝试、体验、练习的机会。
《影响力》
这本书揭示了隐密的心理学原理如何不露声色地影响着人类行为。啊哈,正好被我用来“对付”芳芳。
1、承诺和一致性原理——与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保持一致的原理。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在这种压力下,我们会采取某种行为以证明我们之前所做的决策。
我活学活用,借以引导芳芳。
比如,睡觉前如果芳芳特别想看巧虎了,我就会事先问她要看几集。芳芳当然知道我只希望她看一集,为了马上得到满足,她会伸出食指,只看一集。我又问,看完了呢?芳芳会说,看完了就洗澡、睡觉!一般情况下,芳芳都能做到言行一致,如果还想看,我也会重复她刚才的承诺,即使很不高兴,她也知道不能再看了。
我还引入时间的概念。如果芳芳玩得不想睡觉或吃饭。我们会商量还玩几分钟,然后用手机上好闹铃,手机响了芳芳通常会遵守承诺,有时候还会主动跟我说,妈妈,手机响了,我们洗澡吧。
每次芳芳信守承诺我都会表扬她,她自然很高兴,哪会知道我是在强化她的言行一致性。
2、缺失原理——当一样东西非常稀少或开始变得稀少时,它会更有价值。
但我更关注该原理的另一面——当一种机会变得越来越稀缺时,人们也就失去了一部分自由,而当自由选择受到限制或威胁时,维护这种自由的愿望就会使人更想拥有这种自由,并为此作出反抗。这种心理抗拒的第一次出现,正好是芳芳现在这个年龄阶段——Terrible 2。两岁多的孩子开始拥有独立思考和意识,希望拥有更多做选择的权力,当与父母的限制、规则和耐心发生冲突时,Terrible 2 就发生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对芳芳的terrible行为就会包容许多。
实际操作中,在明确规则和界限的前提下,充分给予芳芳自己做决定的权利。比如,出门穿的衣服,我会拿出几件由芳芳自己挑;周末去哪里玩,我也会提供选项,让芳芳自己选。我经常使用“你自己决定”的句式,突然有一天芳芳也会了,端着两个水杯说,我想喝哪杯喝哪杯,我自己决定。
3、社会认同原理——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要决定什么是正确行为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情,我们就会觉得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周围人的做法对我们决定自己应该如何行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类似于从众心理。
正如书中所说,虽然社会认同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考和行为的捷径,但也使我们易受到潜伏在那里的投机商们的袭击,就像我会因为一篇书评而买一本书一样。
对于这条原理,我们需要保持警惕。比如,在孩子提出“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却不可以……”时,加以引导,训练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4、同样需要警惕的是权威原理,即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正确,不是根据它是否有意义,是否公正,是否符合逻辑,而仅仅是依据一个更高的权威命令。
首先,作为家长我应该避免滥用权威,以更平等、民主的态度与芳芳相处。比如,当外婆告诉芳芳要听话时,我会建议外婆换成,要讲道理。
《精力管理》
该书从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个层面阐释精力管理。
即使是时间管理,我也是在生了孩子后才引入的概念,更别说精力管理了。
所以,看完第一章我就发出“早知道就好了”的感叹,脑子里幻灯片一样播放起高考时的黑暗岁月。天还没亮就到教室,除了吃饭上厕所,不轻易离开座位,课间休息不是继续做题就是趴在课桌上睡觉,课间操、眼保健操能不做就不做,夜里奋战到1、2点是常事,严重睡眠不足,幸亏年轻,没累趴下。
可惜我不能把这本书寄给高中时代的自己,教会她如何劳逸结合,更有效率地学习。还好,我可以把书中精力管理的要领用在现在芳芳身上,让芳芳从小养成精力管理的习惯,高质量地玩,高质量地学。
《领导力的21条法则》
这本书的育儿价值在于,它总结出的培养领导者的特质同样适用于培养孩子。所以在我们思考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时,可以做个参考。
比如,第一条法则,盖子法则——领导力决定整体能力。
对于孩子来讲,领导力可以理解为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方设法达成目标的能力,这是一种软实力,很难量化评估,所以有些家长会更关注孩子认识多少英文单词,会背几首唐诗,唱几首儿歌。
领导力与整体能力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启发,让我在育儿中多关注孩子这方面的表现。
还有第八条直觉法则(善用直觉评估每件事情),也引起了我的兴趣。
直觉是很微妙的东西。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天生情商高的人,他们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中往往可以凭借直觉做出正确的反应,说出得体的话。而我这种后知后觉之辈,多是在事后反省总结。
我常想,如果芳芳在考试方面富有直觉的话,那是不是平时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做作业了?显然,我想多了。
以博识为基础的直觉是由天生的才能和习得的技能共同创造的。
还好,书中提供了培养直觉的一种方法——改变思维。
作者举了一位橄榄球教练的例子:这位攻方教练在训练室墙上画出了球队可能遇到的每种情况,并根据当时的局数、球的位置与码数,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对比赛的直觉认知设计出最佳战术。这还不够,他在比赛前一天会住在训练室熟悉所有的战术。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直接在赛场上看着战术图指导球员时,他说,时间紧迫,没工夫搜索资料再做决定,我的职责是将教练的直觉在霎那间付诸行动。
这是一个很极致的例子,这位橄榄球方面的专家为了巩固自己的直觉,确保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用最笨,最费时费事的办法,来保护和强化直觉,很有启发意义。
今天,翻出几本还没来得及看的育儿书自嘲,拖延症的好处就是,怀孕时买的育儿书,现在才看,可以直接跳过两岁前的章节。
宝宝不要怪我,娘亲其实天天都有看“育儿书”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