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1744天#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犯错,第一反应就是感到厌恶,还没开始说话,脸上就已经写满了不耐烦。这时候说出来的话很可能就是“你怎么这么笨啊!”“你能不能有点脑子啊?”
这是《和孩子沟通的底层逻辑:给家长的21个行动指南》一书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刘乙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和孩子沟通的底层逻辑和孩子的沟通是能够影响他的思维模式的。在《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一书中,赵周老师提到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能量的,这个能量更多来自于父母和老师。而固定型思维模式不需要吸收能量,一种近似于“躺平”的状态,需要什么能量呢?
因此,当你再次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你一定要考虑清楚:这样沟通是不是给予孩子能量了?
如果对沟通场景分类的话,可以分为有情绪和无情绪的场景。有情绪的场景可以分为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的场景。无情绪的场景就是日常的闲聊。
孩子说:妈妈我饿了,什么时候吃饭啊?
这种场景就没有情绪。
孩子说:妈妈,我今天在语文课上得了一朵小红花。
这明显是正面的积极情绪。
孩子说:妈妈,我再也不想去学校了。
这明显就有负面情绪。
没有情绪的场景一般凭本能沟通也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不利影响。而带有情绪的场景,就得讲究方法和技巧了。
一、 对于正面情绪的反馈
- 对孩子“努力的过程”表达肯定;
- 对孩子“好的行为”表达欣赏;
- 对孩子的“结果”表达认同。
对正面情绪的反馈,很多爸爸妈妈集中在结果的认同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对“过程”和“行为”表达肯定和欣赏。让孩子知道得到表扬是因为什么,这样他就知道以后继续可以按照这个正确的方式做了。
二、对于负面情绪的反馈
- 批评的基础是爱;
- 批评的方式是就事论事;
- 批评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孩子犯错是难免的,作为一个称职的、合格的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因为一点点错误就否定孩子、嫌弃孩子,甚至打击孩子。
负面情绪如何反馈呢?
第一,描述观察到的事实,而不是判断。
第二,描述自己的感受,生气、担心、害怕等。
第三,描述自己的需求,想要达成什么目的。
第四,一起协商解决方案。
当然,关于负面情绪的反馈,还需要有一定的倾听能力,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以理解孩子、解决问题为目标,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和事实。
你如果想让对方成长,就在沟通中为他赋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