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九岁了,生性活泼开朗,妥妥的乐天派小姑娘一枚。
这天放学回来, 一进家门,小姑娘就垂头丧气的,我看这情绪不对呀,就打趣地说:“一天不见,小老虎咋变病猫啦?是谁惹咱家宝贝开心了?”小姑娘撅着嘴,满脸不高兴地说:“没事儿。”我看这架势,这哪像没事的样子,明明就是满腹委屈呀。但是看她不想说,我也就做罢,只好说:“好吧,那等你愿意说的时候再跟妈妈说吧。”(告诉孩子,自己乐于倾听,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关心她的)
整个晚上我都默默观察着她,看得出来,她确实很不开心,往常一吃完饭,她总是会跟弟弟玩一会儿,今天乖得不像话,一吃完饭就独自进书房做作业去了。
快睡觉的时候,小姑娘的情绪绪仍然很低落,但她终于主动坐到了我旁边,表现出了想要倾诉的欲望。
“妈妈,我今天很不开心。”
我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看着她,问道:“为什么不开心呢?发生什么事了?”( 一心一意投入到与孩子的谈话中,让孩子看到你对她的关注和重视)
“我有三个好朋友,其中的两个好朋友要跟另外一个好朋友绝交,如果我跟其中一边玩,另一边就不会再跟我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嗯,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挺让人难过的。那你知道她们绝交的原因吗?”(表达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有交流下去的勇气。)
“不知道,她俩说是婷婷要绝交的。”
“婷婷是谁?”
“就是今天跟另外俩女孩绝交的女孩。”
“哦,那平时你跟谁玩得更好?”
“跟三个人都玩得挺好的,但跟婷婷玩的最好,婷婷对我可好啦。”
“那其他两个对你怎样?”
“也挺好的,但没有婷婷好。”
我问得很详细,确保自己对整个事情完全了解。
“那你打算怎么做呢?”我特意停顿了一会儿。看闺女摇摇头,继续问道:“你有没有想过努力尝试让她们和好?”(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办法)
“嗯,我想让她们和好,我明天问问她们为啥绝交。”
“具体你要怎样做呢?”
“我自有办法!”小姑娘的情绪已经完全恢复,并且开始对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了点小期待,小雀跃。
“妈妈相信你,但是有时候好的用心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你努力了,她们还是没有和好,你要怎么做呢?”(列出失败的可能性,让孩子知道,即使失败了,她仍然有选择的自由)
“如果他们都愿意跟我玩,我就像以前一样跟她们玩,如果她们不愿意我跟另一边玩,我就只能选择一边了。”
“嗯,如果他们都愿意跟你玩,那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他们只能让你选择一边,你会怎么选择呢?”
“那我就跟婷婷玩。”
“为什么呢?”(确定孩子选择的理由,了解孩子跟别人相处最看重的是什么)
“因为婷婷跟我玩得最好,婷婷对我最好,我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我。”
“嗯,妈妈不愿意看到她们只要你选择一边,但是如果非要选择,妈妈也建议你跟相处得更舒服的人在一起,你的想法跟妈一样呢,你现在还感觉难过吗?”(确认通过沟通之后,孩子是怎样的情绪)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很开心,一点都不难过了。”小姑娘这时候看起来已经有点欢欣鼓舞的样子了。
跟我聊完,她开开心心地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孩子放学回来,我问她好朋友绝交的事处理得怎么样了。(再次确认事情进展和孩子的情绪)
她兴奋地告诉我她还没来得及调解,绝交的双方就已经自己主动和好了。绝交事件就这样在皆大欢喜中落下了帷幕,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虽然这只是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这件事情的圆满解决,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和启发:
首先父母要掌握一些育儿套路,比如学会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表达理解—表示同情—告诉感受—解决问题;学会情感引导,共情倾听等等。心里有了底气,才不容易焦虑,才能从容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孩子正确地解决。(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讲述一些常用的育儿套路)
第二,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伯克毕生发展观认为孩子的依恋主要来源于父母,他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决定了他长大后的安全感,孩子早期对自己的评价也主要来源于父母的反馈,当孩子长到两岁后,他就已经知道将父母对自己的反馈进行组装,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的角色不仅是赋予孩子生命,而且还要赋予孩子正确的认知。
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大致一致,但发展速度不同,父母要做的就是遵循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眼睛要盯紧,手要放开,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生态环境里,各种新奇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由地探索应对的方法,使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等他们长大以后,做我们没法做到的事情,这才是养育孩子的意义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