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行兵须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这是《曾文正公嘉言钞 • 家书》中很值得思忖的一则嘉言,其关键词即在于“蓄气”和“留力”,且如此“气”“力”的蓄有也不仅在“行兵”——行军打仗上,而是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作用和意义。
首先,“蓄不竭之气”都包括什么或怎样的“气”?我觉得,志气是要首要的。因为,即便好好生活的“力气”都容易衰落,更不用说有力度、有志气地做人成事了。故而,志气乃为非凡人生之帅。勇气该是在志气之后必须蓄养之气,唯此才能迎难而上,一往无前。锐气乃是必须蓄养的第三种关键之气,这是一种具有“杀伤为”的精气神,缺乏之,前进或攀登的力量就会大减。我主张,“蓄不竭之气”就贵在志气、勇气、锐气三者,这是人生变革、人生创造和人生创新发展最不能缺少的三种重大气慨。
“留有余之力”呢?很显然,战斗力是不言而喻的,也是第一位的必须。但要细分之,这就要明确短兵相接的迅捷战斗力和耐久的持续战斗力,亦即能速胜,也能持久战的战斗力,前者属于“刚”,后者属于“柔”,刚柔互用,一向为曾公所主张和倡导。不仅能战斗,更能智谋的战胜。因而,在战斗力之上还有一个战胜力问题。无论行军打仗还是和平时期的做事成事,战斗力都是基本的,战胜力才是关键的。所以,作为个人做事成事更要深入地拷问自己的战胜力问题。我琢磨,曾公的“留有余之力”的要害就在于战胜力。
人生与“行兵”在一般规律性上是相通的。朋友,在人生途程中,您都是怎样“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