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合适"的User Story

作者: 管婷婷Lisa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23:31 被阅读99次

大小合适的 User Story

我遇到过很多团队的User Story都,动辄要两到三周才能完成。 而且信誓旦旦的说已经不能再分解下去了。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排除个别特殊情况的,大部分还是能够继续分解的。

我正在策划一个User Story拆解的系列文章,有些是我自己的经验,有些是翻译的国外大师的文章。但是在发布这系列文章之前,我想先聊聊什么叫大小"合适"的User Story。

我个人是主张User Story分解的越小越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User Story分解的时候,隐藏在大块任务中的复杂度,困难,和风险就浮现出来了,这时你也会审视自己原来的计划,是否能够cover这些情况,是否需要添加额外的action来应对复杂性和风险。

在开始工作之后, User Story太大的话,更容易被工作中的琐事打断,无法一次性专注完成。工作被打断后重新回来,还要花时间捋清楚上次做到哪儿了,思路也要重新回顾。而小的User Story由于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被打断的机会大大降低。即使被打断了,由于Story小,逻辑相对清晰,思路简单,也容易快速捡起来。

一个User Story由于意料之外的情况(未预见的风险,障碍等)发生,不得不中止下来,直到意外解决才能继续,是一件让人很沮丧的事情。大块Story遇到这种情况的机率更大。

现实中,由于某个Story暂停了,员工往往会在等待的过程里开始一个新Story, 原Story问题解决可以继续了,新Story可能并没完成,徒增了很多压力和协调的工作。 而Story分解到合适的粒度,就能降低这种问题的发生可能性。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合适的Story粒度?

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具体的任务内容,与其他任务的关联性大小,甚至团队成员对业务和代码的熟悉程度都会对“合适”的范围造成影响。

然而还是有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诊断User Story大小是否合适:

1: 如果你做Story的时候经常被其他事情打断,你可能需要更小的Story粒度帮你专注完成。

2:如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原来没有预见到的情况, 团队中有声音认为是由于对系统了解不够,或者对业务了解不够,但是短时间内又无法提升这些经验。那么Story分解的时候颗粒度再小一点,就可以立杆见影地解决部分问题。

3:如果你无法用三言两语描述你当前的Story的具体实施,并且让别人都听的清楚明白的话,你的Story粒度还需要分解的更小。

4:让大多数story的颗粒度保持在1-2天就能完成。或者一天能完成一两个。

使Story保持这样的粒度会让你每天工作结束时都会获得一点成就感。 而巨大的任务一直努力加班也做不完容易积累沮丧和压力。

我个人是使用Scrum Board来管理自己日常工作的。每天完成几个任务后,在board里将它们从In progress移到Done里,会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并且很积极的开始计划接下来要做的任务。 有段时间有一个大的任务几天没完成,我变的不愿意去看Board,也没有心情将新增的任务添加到Board的Plan栏里去,持续工作,没有获得『完成』的成就感也让我压力倍增,对手头的大任务厌恶起来。

我们知道什么是合适的User Story粒度了,那么下一个难题是如何将Story拆分到合适的粒度。Story无法继续向下拆分,最难拒绝的借口就是"关联性"问题,接下来我的User Story拆解的系列主题,就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欢迎持续关注本公众号。

公众号: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Wei Xin ID:lisa_summerwind

长按二维码获取更多敏捷&领导力技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楚秀才:但是碰到过因为 story 过小导致代码反复重构的问题,因为在实施排在后面的低优先级任务时发现必须做较大的重构才能满足
    管婷婷Lisa:@楚秀才 恩 大小是个相对概念, 每个项目都不一样,原则是文中写的那样,实践的时候需要在具体项目中摸索两三个迭代
  • 十六画生的写作:期待更多敏捷文章

本文标题:大小"合适"的User Story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xo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