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不爱之末

作者: 天蝎座的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8-26 06:37 被阅读0次

    本文已投稿【文字家园】


    【参考作品】:不爱之末——苏不舞

    【我的评论】:

    首先,对于这首诗,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这首诗有种神奇的魔力,一开始我读不出来它哪里好,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首好诗。

    当我渐渐放松,变得安静时,慢慢地品味,才有点感觉。

    那么,什么是诗?诗是什么?诗有好坏之分吗?诗有境界高低之分吗?西语诗和中国古代诗、现代诗有何联系与区别?诗的本质是什么?诗的定义是什么?

    还有,这首诗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诗歌的灵感思维是怎样产生与生成的?

    其一,

    美国诗人吉姆斯·狄克易在《诗人显示自我》中说:“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诗人(或近乎诗人)的质料,像精灵爱丽儿藏在她的那棵树中间,我也猜想到:所谓诗人者,不过是一些有需要且有方法将此中精神或精灵(生命时空)从牢笼中释放(直观与折射)出来的人。”

    立普斯在《美学》中认为,审美的本质是移情,即把主体的情感“移入”对象,其结果是自我变成对象,对象变成自我。审美移情中获得的自我价值感是对主体自我价值的肯定。

    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欣赏诗歌,是在进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为了显示自我,对自我的肯定。

    以这首诗中的最后一节为例,其中的意象有“时间”“相框”“断点”“灯塔”“界碑”等,时间如车辙般,时间无影无形且不可见,诗人将之形象化,车辙给人一种重量感、空间感和速度感,而“碾压”与重量感对应,同时,又会使得某种事物发生形状上的改变,而“遗忘的形状”、“重新塑造”刚好与之对应。

    而“相框”的线条是一种方形或者圆形,而“定格”这是一种心理距离的抽离,使“爱”变得有形,同时,使得熟悉的爱变得陌生化,从而形成一种时空错位的独特美感,曾经被遗忘的爱,又因为这种美感与新鲜感,再次焕发生命力。

    在《爱情公寓5》中,吕子乔为陈美嘉的画加上一个画框,也有相同的效果。

    而“断点”、“灯塔”、“界碑”的作用,都是使得爱与不爱有种停顿感、方向感和界限感。

    爱、恨、不爱,其实说的都是爱,只是状态不同罢了,它们的对立面是虚无,即佛语中的“空”。

    而这首诗中的一切,其实显示的都是诗人自己,或者诗人的某部分特质或者状态,而我的评论,也是在显示我自己,这既是对诗人自己的肯定,也是对我自己的肯定。

    其二,

    法国狄德罗在《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中认为,美在关系。

    他认为美是在我们心里引起对愉快关系的知觉的效力或能力。真正的美,即寓于关系的感觉中的美。

    以这首诗的第五节为例,“无名指上闪烁真理的光环”,其中的“闪烁”“光”是以视觉效果来展现无名指与真理的关系。当光线照射在我们无名指上,然后反射进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内心中会升腾一种希望、温和的审美体验。无名指、眼睛和光,它们之间的时空上的不同,我们审美获得的快感也不一样。

    “日复一日展现臣服的姿态”,其中的“臣服”就是一种关系。“两具躯体的深渊”的“两具躯体”

    又是一种关系,而“深渊”与第一句的“闪烁”“光”形成明暗之间的对比。

    “爱是撒进石缝的种子,绝望的土壤”其中“种子”“绝望”又和前面的“光”形成呼应与对比。

    “滋生谬误的温床”其中的“床”和“相框”类似,是线条是方形的。而“床”与“两具躯体”之间也存在某种关系。

    “这些年。你们一直在培植枯槁”其中的“这些年”可知,诗人此时的思绪是在回忆的状态。“枯槁”二字,用得精妙,体现出一种时间的摧残与渗透感,同时,又与“躯体”有着某种关系。而这种生命时空的美感,就是诗。

    其三,

    美国理查·艾伯哈特在《我怎样写诗》中说:“诗来时,可以见到某种关系,当我们正在享受和那首诗有关的粗糙而且异类的经验时,是感觉不到的。实际事件的深意,保持在想象里,并且综合成一个包罗万象的视界;控制力加于经验,生活是秩序化了,成为真实的全视界,限制在那项经验和一首诗的领域里。”

    灵感生成思维,是一种直观与折射的审美思维,即从某种生活现象细节上感受到情感、哲理的真切性,从中直观或者折射出心灵时空、生命时空,于是,产生灵感和迷狂。

    (1)运用他相似思维产生灵感

    通过事物性质与人的性质的相似产生灵感。

    (2)运用自相似思维产生灵感

    就是在局部事物性质上发现整体的性质,在个体上发现类的性质,所谓典型化概括就是自相似艺术思维。

    (3)通过细节发现产生灵感

    对细节的直观发现,诗人便悟到了其中所暗示出来的强烈的、真实的、诚挚的情感感受,这暗示出来的东西便是诗意。

    以这首诗的第四节为例,“他重新定义了距离和语言”这一句运用的是自相似思维,这一句是典型化的概括,与这一节、整首诗之间构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固定的空椅子,出走的思想”这一句运用的是他相似思维,即“空椅子”和“思想”之间是某种事物性质与人的性质相类似,“空椅子”是“思想”形象化、具体化的体现。

    “遗留在昨夜的另一只鞋”这一句是诗人对细节的直接发现,其中的“昨夜”暗示时间,“另一只鞋”是对细节的具体量化,那么,还有一只鞋在哪里?诗人是否又在暗示什么?

    “立于信任的悬崖,有时是惊雷”“有时是钝刀,和针尖”这两句都是运用他相似思维,将人的信任感形象化,“悬崖”给人一种刺激、危险的感觉,“惊雷”运用听觉、视觉上通感,“钝刀”和“针尖”运用的是视觉与触觉的通感,一钝一尖,形成通感上的强烈对比,给人一种惊险的刺激感。

    总之,这首诗的语言和所呈现的艺术效果与思维,值得细细品味与分析。

    【文字家园】投稿专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评】|不爱之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ey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