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刚到这个城市,今早就拿着手机,满世界到处逛。海滨城市空气特别好,心情也随之开朗,停不下来的拍照,手机储存好快满了。
这时,天桥上传来了芦笙吹出的悦耳音乐,好像是“红河谷”,赶紧噔、噔、噔,上到天桥上,只见有个人坐着矮矮的凳子、一顶有年代的草帽遮着黝黑的脸、一身破旧的衣服、脚前一个粗针大线缝补过的行李包、一个不锈钢碗里有一些零钱;嘴对住乐器吹着、指法灵活跳跃……一曲结束,我和围观者中的两个人向碗里放了钱;吹奏者低着头连声感谢;接下来,这位吹奏了一曲耳熟能详的“芦笙恋歌”,那悠扬的旋律,赢得大家的叫好声,诚意地又往他面前的碗里放钱。
街头音乐艺人可能在太阳下吹奏太热了,满头大汗的这位大哥,停了下来,人们散去,我没走,指着芦笙问了起来 :“您是少数民族的吧?”,他擦着汗水回答我:“不是”,我接着好奇地再问:“那您是跟人学的,还是自学的呢?”他回答到:“有求师,有老师教的”,我又问:“您是会谱吗,是五线谱还是简谱啊?”他答到:“会简谱”。
我上午也逛累了,索性歇歇,于是拿出饼干递给这位街头艺人或者是叫天桥艺人:“大哥,您休息一下,这是刚买的饼干,吃点垫垫吧”,我当面拆开,拿出一块吃了,连包装递给他,他说了声谢谢,放心吃了起来。在接下来的聊天中了解到,这位大哥平时在村里是专门为“红白喜事”吹奏的,年根儿、春节业务最为繁忙。现在,村里没活,就和几个同乡来到这个城市,每天分散在街头、天桥上表演。
我听了感叹地说:“难怪水平不错呢,高手在民间”,这位大哥回到“不行,不行,就是混口饭吃”,我认真地说道:“这位大哥,我给您一个建议,有手艺很光荣、应该自豪的,您哪,回去做一套民族服装,包装包装,整一个艺术点的木盒子或柳条小框装钱”,一定效果很好的”。在这位天桥艺人的谢谢声中,我走向下一个景点……
我自诩“旅游达人”,去过许多国家,我觉得欧洲的街头音乐艺人是我最欣赏的,我觉得称为“街头艺术家”更为合适。
街头音乐艺人一个音乐艺术家,水平有一流的或是九流的,他们在街头演绎、演奏着。可能来自远方,也许还将到另一个地方去,“动荡”是他们生活最好的代名词;他们为了温饱,或者为了追求多样的生命体验,在各个城市流浪,演奏乐器: 拉小提琴的、弹吉他的或吹萨克斯的、也有拉手风琴的。这些艺人一般都穿着比较干净,而且面带笑容,演奏的水平也还不错。也许,大街上的音乐艺术更真实,看当人们认可他们、支持他们时,他们快乐 ;当人们无暇顾及他们时,他们不自卑自怜的坚持表演,守握着自己的信念。他们多半有一定的音乐或艺术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份执着的追求和不亢不卑的自尊,让人欣赏、令人尊重。
街头音乐艺人我们的民间的艺人,从家乡来到城市。我的观察是: 有的怀着混碗饭吃的思想、有的穿的破衣烂衫以乞讨的面目示人,均給人苦、惨、难的感觉。当然,现在有些年轻的演唱、演奏者会很有艺术‘范’在街头表演,展现艺术才能。
人心都是向善、向美的,音乐是可以给人带来震撼的:希望是音乐本身,也希望我们国家的街头艺术家哪怕是一般卖艺的演唱、演奏者,能有尊严地讨生活,展示自己独特的才能,用艺术传达生活的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