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

作者: 滋小然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8:59 被阅读238次

    海棠依旧在,何处旧人影?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西花厅,总理办公的场所;仿西花厅,是淮安人民按照远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原貌建造的,表达了淮安人民对总理绵绵的思念和深深的敬意,也为后人瞻仰周恩来提供了方便。

    垂丝海棠

    厅前,几株垂丝海棠。因为早春,寒气依然,未能窥见其花容,甚有遗憾。想来春暖时,该是怎样一副摄人心魄的画面。遗憾是相对的,至少见到了整株的铮铮韵骨。无叶更无花,枝干和枝丫裸着蓝灰色。下午的阳光照着,是一种映着光的蓝灰,变成明蓝灰。鼓鼓涨涨,仿佛一眨眼枝丫间便要绽出叶片来,带着春气,很有力的样子,孕孕的美。

    正是因了这株海棠树,总理一眼便选中了西花厅作为他办公待客的场所。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压力与工作量巨大,每每累了,仰头间,这一片海棠花美丽蓬勃的丽影,便是他最好的安慰。

    都知道,也不难看出,总理是一位有情怀的儒将。喜欢诗词书法,造诣不浅。因这样的情怀,总理的心如大海,海纳全中国人民的疾苦,全世界的和平——他是一位立于世界的伟人,零争议。

    周恩来纪念馆总面积有三十五万平方米,其中百分之七十为水面。岛上建有主馆和附馆,总建筑面积为3265平方米,谈不上恢宏,却自流淌着恢宏无尚——如总理的为人处世,简紧而低调。纪念馆前,总理石像立在高高的墩基上,令人肃然起敬。每个人的声音自动低下几分贝,或是静默无言。眼神里流露出严肃与无限的敬仰,更有那绵绵不绝的思念,思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游人如潮,老的,少的,年轻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一个有风有阳光的二月的下午,早春的风有点大,阳光刚刚好。地面音响低旋着无词音乐,带给人心的宁静与幽思。

    百年历史,几多沧桑艰辛,我们后人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便丈量完。用眼,用脚,用心。从总理工作和接待外宾的室宇,到总理夫妇简陋的卧室,从总理出行的老式红旗汽车到我国第一架人造飞机……

    我盯着红旗车出神。是它,曾载着总理行驶各处,忙碌奔波,处理各式琐碎又重大国事,它见证了一位人民好总理为民为国的忧心辛劳与匆忙不息的脚步。车窗处遮挡的白色帷幕已泛黄灰,有些喑哑……

    内心波澜激荡,直至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影像与图片时,再也掖藏不住。两行逗留眼窝很久的泪,到底没能兜住,滚滚而下。别被别人看见,偷拭。斜顾间只见他人有相同动作,方稍稍心安。是啊,为敬爱的周总理洒泪,无需遮掩。

    总理接待外宾处

    瞻仰了纪念馆,周恩来故居一定是要去的。这两处似连体,不可分开。一处是总理,一处是一个叫大鸾的男孩(总理乳名)。

    查了地图,不远,决定步行前去。沿着一条沿湖单行道,湖边株株杨柳树粗壮无比。因为高,丝丝柳条垂感更强,在春风中摇曳欢笑。用手捋住一条,细细一看,原来春天早已驻住:至少有几十个嫩芽芽。

    专挑那古旧的巷陌钻。抬眼看,巷口一长灯笼上竖写着‘’窝龙巷‘’三个半大的字,好形象的名字。一脚迈进去如迈进了时光隧道,古古的,旧旧的,朴朴的。砖瓦纤瘦,细密紧凑。青色的顶,青色的墙,是沉沉的青,如湿了雨水般沉青。最是这般青色,加重了厚厚的历史感。

    新年刚过,鲜红的灯笼逶迤一巷,与斑驳的墙宇仿佛是过去与今天的相望,看着,思着,没有半点违和感。

    巷子很静。脚下的青板路,一定留下了那个叫大鸾的男孩顽皮奔跑的脚步,一路洒下与童年小伙伴追逐嬉闹的欢笑。这样想着,自己的脚下仿佛生出很多力量来,还有坚定,还有安心。

    出了巷尾,扑面而来的是繁华的喧闹的城。外表可以闹,内核一定要是静的。一个人如此,一个城如此,一个国亦是。

    站在巷尾,被马路对面左前方一处广场吸引,黑压压的一群人。很想走近看,心里念着的是周恩来故居。绕了很多路,又问了几个当地人,才找到驸马巷,总理故居就座落在这个巷内。

    紧走几步,目光终于觅到“周恩来故居”五个字,红底金字,高高悬挂在一座青砖灰瓦的屋宇上,典型的苏北老房子。内心一阵莫名的激动。这里曾留下总理最早的足音与第一声啼哭,这里刻印着总理十二年的光阴。自从1910年离开家后就再也没回来过,我想,这一定是日理万机的总理内心的一大遗憾。

    在自传式电视剧《海棠依旧》里,总理曾经说过,好想回一趟老家啊,却又怕一回去,地方政府会特封他各路亲戚官职。外出谈判的飞机飞过老家上空,总理透过机窗痴恋地俯瞰家乡方向,恋恋不舍。

    邓颖超看着自己心爱的丈夫忍着癌痛伏案工作,心疼不已:我知道,你首先是人民的,其次才是我的。

    人民的好总理,代代怀念的周总理。

    人很多,游人秩序井然,不挤不搡。刷了身份证,便可以进入内部。院子很大,类似北京四合院的格局。不同的是,分隔的方式有复合式味道。据历史记载,这个院子是周家的大家族居住地。从祖父辈,叔伯婶娘,堂兄堂弟,济济一堂,人丁兴旺。

    右侧是总理诞生的房间和周父周母的卧室。古老的木板床,所有的卧室青一色的蓝花布床单,白帐子。随着人群走进后院,北侧是厨房。与我们那时的农村一般的三锅土灶。厨房外一条小径,两边分别两块小菜园。走过厨房,来到总理八婶母的卧室,一位信佛善心对大鸾疼爱有加的长辈。

    参观的人们有的与园中百年榆树合影,有的与那口深井拍照留念,人人愿意带一些什么回去,或意念,或精神。

    出了驸马巷,没忘那片黑压压人群的广场。走近看,几乎都是老人。有卖古玩摊,有三五成群闲聊的,有下棋的,更多的是仰头观赏城楼上的戏曲表演。俨然成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聚集地,令人不禁联想起旧时热闹街景模样。此处原来是镇淮楼,淮安的古城中心,自南北朝以来一千七百年,经过重建,依然矗立在市中心,城楼淮安城标志性建筑。

    这样看不过瘾,买了门票进入城楼内部。正对面两面大鼓分站城头两侧,我和闺女一人一木槌,想象自己是古时那击鼓传军情的士兵,用力击打起来。咚咚鼓响,穿越时空,耳边仿佛真真传来千军万马过城的雷动与厮杀声。

    就在这座城楼上,童年的周恩来常常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放鸽子。就是这座淳朴的城,在总理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幼苗。

    站在城楼,视野开阔。俯看车水马龙,不禁思绪飘浮:如果总理能亲眼见到现代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他一定会欣慰地笑吧,然后荣归故里,聚一聚童年小伙伴,看一看这一片生他养他的故土……

    一心为民的总理,每个中国人永远怀念的周总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棠依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uk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