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同族中有位大伯是木匠。整日鼻梁上沁着汗珠,乐呵着嘴,露着金牙,吃百家饭,喝百家酒,挑着墨斗方尺行走江湖。算是村中的头面人物。逢年过节,十里八乡的人物云集家中,酒场不断,为一村人所艳羡。家中阵设也较为讲究,养盆景,挂字画,常常得到一些奇巧物件。有一次,别人送了个花瓶,合村纷纷传扬,都去看稀奇。这花瓶大方地立在桌子中间,瓶身墨绿,盖上雕着一堆四月间的牡丹花,开得正酣,叶影参差,花容烂熳。
听乡亲说,这花瓶是咱武山人用咱武山的鸳鸯玉雕成的。听后,心中起了不小的波澜:除了北京,咱这穷乡僻壤之间也能有这般好玉?也能有这般能工巧匠?虚的吧!心里不再羡艳大伯,倒羡艳起这做玉的人来。心中常想:该是怎样的一双手,能在石头上抠出花来。正月初一,邻村好友去拜年,小心翼翼拿起花瓶,想探个究竟,没想到瓶身和盖子是分离的。“啪”一声,花叶支离,玉石破碎。满座皆惊,女主人当场拉下脸色。客人难堪,木在地上,浑身的不自在。主人哈哈一笑,说声“大年初一,碎碎平安。”将客人硬扯到炕上,继续喝酒聊天。
荀子有言:“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人有如此雅量,大概因为这玉吧!不过,听人说武山鸳鸯玉的名声不在这些花呀、人呀、船呀等大物件上,而在小小的酒杯上。这小小的酒杯,便是王翰笔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夜光杯。这杯子,是从石头上掏出的,驰名中外,来头不小!
小学毕业后,到史家庄去考试。一进庄,看见路两侧堆着许多青黑色的大石头,上面千疮百孔,满是大大小小的圆窟窿。这是干什么的?懂事者告知:“做夜光杯的。”继续追问:“这样硬的石头,能旋成小酒杯?”“啍!狗咬火车,大惊小怪!有什么稀奇的,李白都能把铁棒磨成针!”对呀!铁杵都能磨成针,还用得着质疑咱勤劳的武山人能把石头做成酒杯吗?这事,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我应该为家乡感到骄傲!
以后喝酒,见到各式各样的夜光杯。有小而浅的圆杯,有尖底敞口的酒盏,有覆天托地的盖碗,有三足圆腹的爵杯……但最好看的还是圆底、长脚、敞口的高脚小杯。通体墨绿,映着一团一团绿影,影中有云,有山,有水,有树,有烟。杯身婀娜苗条,如袅袅婷婷的女子,文静优美。端起这酒杯,使人想到能在手掌中踽步的赵飞燕,想到溪边浣纱的病西施。用这杯子喝酒,怎一个“香”字了得!
顾名思义,以前笨笨地以为夜光杯晚上会发光。其实不然。不过要领略夜光杯的美,还得在有月光的晚上。有次停电,我和几个伙伴临窗小酌。月光清亮,如一匹素练轻泄在桌上。桌上的夜光杯通体透亮,杯中浮光跃金,更如蓄着一杯活活的月光。几人说说笑笑,频频举杯。耳热酒酣之际,我突然想到:李白当年吟诵“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手中端的一定是产自咱们武山的夜光杯。李白、月亮之外的另外一人,可不就是这酒杯幻成的仙子吗?怪不得李白诗情汹涌,“绣口一吐,便吐出半个盛唐。”
一套夜光杯,有六只,这与武山人一局酒喝六杯的习俗有关。还必须得有一个小酒壶,圆肚细嘴,端庄大气。小酒杯众星拱月般聚拢在酒壶周围,卧在碧玉盘里,翠翠的,看着都美。听说这小酒壶最能考验琢玉人的技艺,成品薄如蛋壳、光滑细腻、圆润流畅、色彩斑斓。壶盖与壶把处连接着一条玉链子,由一个一个小圈环环相套而成。若不小心琢坏一个,整条链子就废了。做壶之人不仅要成壶在胸,还得心细如发。这手艺,只有天上的神仙才有。一个琢玉人告诉我,好的壶装满水能漂浮在水面上,武山许多工匠都能做出这样的壶。这点令我讶然,没想到咱武山人琢玉,比天上的神仙都厉害。
这几年,我见到许多武山玉雕中的大件艺术品,有一人高的镂花花瓶,有几米长的大帆船,有人物,有鸟兽,有虫鱼……但我关注最多的还是夜光杯。今年菜博会上,展厅里陈列着一只大玉碗,碗口过尺,胎厚,端庄大气,碗底镌刻着“国泰民安”四个篆体大字。儿子问我:这碗能吃饭吗?我答:这不是碗!这是夜光杯!是用来喝酒的!
身为武山人,端着海碗一般的夜光杯豪饮,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