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起集散文
桃花潭与宣纸 2019-07-31

桃花潭与宣纸 2019-07-31

作者: 已阅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16:29 被阅读3次

    千年以前,汪伦一封书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吸引了酷爱诗酒山水的李白欣然而至,来此小住。

    斗转星移,白云悠悠。如今,草木已历尽千载枯荣轮回,谪仙太白的衣冠古丘也早在荒烟蔓草间不知所踪,惟有桃花潭边踏歌的唱和之声,依然余音袅袅,萦绕不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轻舟,载着沉甸甸如美酒般醇厚的一船友情,在绿水中慢慢地前行。船桨划过岁月的虚空,终于停泊在这青石岸边。

    桃花潭水碧波荡漾,夹岸青山苍翠秀丽,景色依旧,一如千年之前。变化的,或许只是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乡民和来来往往的游客。我也是游客中的一员。和所有其他人一样,来这里的理由,是一首流传了千年的唐诗,是这首唐诗引发的访古寻幽、睹物怀人的向往。

    逝者如斯夫。时光的更迭,在这一片波光粼粼的桃花潭水中,被轻轻濯去了印迹,今人与古人,眼睛看到的,是同样的绿水青山、桃林桑麻,耳朵聆听的,是同样的诗赋文章、琅琅书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儿时一遍遍诵读的文章,又从孩子们的口中清脆地响起,如久别的朋友他乡重逢,那种感觉熟悉而亲切。于是我们一起吟诵,词句音韵从心底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和谐得仿佛同一首歌里的同一个声部。

    悠悠文脉,历尽千年风雨沧桑,渡过了数次文化革命的浩劫,依然如春草一般蕴含着坚韧的生机,绵延不绝。一代又一代人,求学之路始于懵懂青涩,伴随着幽幽书香淡淡墨香长年累月的熏陶、浸润,那素白纸面上方块文字就从眼中进入心中,再落到笔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终至不惑和了然。当他们老去的时候,又将这文字书写下来。白纸黑字,薪火相传。

    白纸,黑字,绝无五色之乱,惟有素色之简,那字体却千变万化,行云流水,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千年之后,依然墨色淋漓,力透纸背。

    今天,桃花潭边的人们还在沿袭古法制造宣纸和毛笔,一百多道工序全部用手工完成。没有精密的仪器和技术参数,凭着师傅们的经验,凭着对时间的耐心,一点一点成形。宣纸的原料是青檀皮、燎草和山泉水。光燎草的选料加工,就需要经历选草、破节、浸泡、滤水、浆灰、堆放、翻堆、摊晒、抖草坯、端料、装锅、出锅、淋洗、挑草块、剥草块、扯青草、摊草、翻青草、挑燎草块、剥燎草块、翻燎草、收燎草、鞭干草、洗草、压榨、选检、舂草、袋料、草浆这些环节。青檀皮亦是同样繁复琐碎。最后,还要把这几种原料混合加工。一张宣纸,三年乃成。凝聚了草木精华、天地灵气和工匠精神的宣纸,也因此当之无愧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村舍缥缈,楼阁秀逸,王宫雄霸,古刹空静,皆付与四尺中堂,六尺斗方,八尺条屏,两丈堂皇。“侬家自爱陈清款,不取金花五色笺。”纸不能言,然一身清白,最识人品。

    宣纸,桃花潭。

    安徽,泾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桃花潭与宣纸 2019-07-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yt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