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起集散文读书
暴君与艺术——读《你往何处去》

暴君与艺术——读《你往何处去》

作者: 已阅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00:39 被阅读81次

    在波兰作家显克维支的笔下,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融合了历史、宗教、爱情、艺术的元素,如无数细密的经线和纬线,交织成一幅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锦绣。

    小说中人物繁多,高贵的、低俗的、美丽的、丑陋的、勇猛的、怯懦的、善良的、卑劣的……,既有鲜明的眉目,也有模糊的面容,纷纭而至,让人目不暇接。其中,罗马皇帝尼禄,比之于完美的男女主人公,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尼禄沉溺于荒淫享乐和肆意征战,以冷酷无情著称,他迫害兄弟,弑母杀妻,砸死儿子,更杀害了难以计数的无辜的基督教徒。出人意料的是,尼禄疯狂地热衷于诗歌和音乐,以一名艺术家为荣,从不允许任何人冒犯其作为琴手、诗人或歌唱家的尊严,他嫉妒迪奥多尔和特伯诺斯三角琴弹得好,对荷马和维吉尔耿耿于怀,还常常声情并茂、热泪盈眶地唱起献给诸神的颂歌。

    尼禄说道:“当音乐抚慰着我的灵魂时,我就觉得自己像摇篮中的孩子那样天真善良。我以天上的繁星起誓,我说的全是真话。大家都不知道这颗心里蕴藏着多少善良,当音乐打开心扉的时候,我在里面看见了多少宝物啊!”

    沉浸在艺术中的尼禄,那一刻确实超凡脱俗,多情善感,好像披上了温柔面纱的圣徒。正当人们赞叹艺术的伟力救赎了暴君之时,却突然惊惧地发现,这美好的瞬间转眼即逝,尼禄又变回了一头邪恶的野兽。

    尼禄将罗马城置于烈焰火海中,焚毁房舍、街道、商铺,任无数男女老少在冲天的火光中挣扎哀嚎,化为焦炭。尼禄将豢养的饥饿野兽放出牢笼,任它们横冲直撞,活生生撕咬吞噬一批又一批手无寸铁的基督徒,兴奋不已地观赏血肉横飞尸骨嶙峋的惨景。尼禄的艺术灵感,是用野兽的嘶吼声唤醒,基督教殉难者的鲜血浇灌,罗马城熊熊的火光燃烧出来的。

    一面是如此柔情似水,另一面是如此凶残暴虐,尼禄乾坤挪移般在人兽之间切换,令人有种无法适应、不寒而栗的错愕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许只有尼禄自己才能回答。让我们听听他对廷臣彼特罗纽斯说的一席话。

    “我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位艺术家,因为音乐向我展示了意想不到的新天地,我未曾占领过的新领域,我未曾经历过的幸福和欢乐。因此,我不能过那种庸庸碌碌的生活。音乐告诉我,超凡出俗的境界是存在的,于是我要用众神赋予我的全部支配权力去进行探求。为了能达到奥林匹亚的世界,必须做出一番前人未曾做过的事业来,无论是在善的方面,还是在恶的方面。如果我有时像疯了似的,那也是由于我探求未成而产生无聊和急躁情绪的结果。我想要比一般人伟大,也只有这样做,我才能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家。”

    “你知道吗?我杀死母亲和妻子,主要是为了什么?我想要在那个不为人知的世界的大门前,献上人能够献出的最大的牺牲品。我以为这样做了,一定会出现某种奇迹,这个世界的大门就会敞开,我就可以看到里面从未见过的事物。反正只要它是不平凡的和伟大的东西,哪怕它非常奇怪,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可怕,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可是我献上了这样的牺牲品还是不够。为了打开这座奇异世界的大门,还需要做出更大的牺牲。既然这是神明的决定,那我就只好去完成它了。到了那时候,你就会看到两个尼禄,一个是人们认识的尼禄,另一个是艺术家尼禄,如果他像死神那样恣意杀戮或者像酒神那样发狂,那是因为平凡的生活枯燥乏味,平庸鄙俗,使我觉得厌恨,我要把这种生活扫除干净,哪怕用火和铁来铲除也在所不惜。”

    终于理解了,对于尼禄来说,亲情诚可贵,声名价更高。若为艺术故,两者皆可抛。

    面对尼禄,作为读者,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问题。

    要达到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必须摆脱平凡生活的枯燥乏味和平庸鄙俗,从而做出惊世骇俗之举吗?

    要跨进艺术世界的大门,博得艺术之神的欢心,必须以人作为最高的牺牲品来献祭吗?为什么牺牲的是他人,而不是艺术家本身?如果牺牲的是自己,那又值得推崇吗?

    艺术,作为精神的高贵追求,是否可以和行为的卑劣暴虐共生共存?

    追求艺术的过程是否可以无视道德,没有任何约束,是否可以因艺术之名,行残暴之事?

    艺术,究竟是使人更为善良,还是更为邪恶?如果是前者,能否真正救赎罪恶的灵魂?

    ……

    唉,这些问题好像有些为难尼禄了。或者说,即使他能够答上来,我们也不认可答案。

    不如换个话题,说点轻松的吧。

    向往艺术本没有错,然而追溯历史,那些热爱艺术的君主,譬如尼禄、李后主、宋徽宗,往往后世评价都不高。原因可能有几种。

    一是,艺术的优雅脱俗和君王的杀伐决断是两条绝不可能重合的道路,极少人能够分身有术,左右逢源。假设真能游刃有余,多半不久之后人格分裂。艺术感要长期熏陶培养,业精于勤荒于嬉,欲成专家,必须全身心投入,符合如今风靡世界的一万小时铁则。遗憾的是,人的精力有限,帝王也不例外,投诸于艺术的多,国家治理必然就会疏忽。艺术家追求风花雪月,不爱舞枪弄棒,打打杀杀,更瞧不起粗莽武夫。如此治国,多半军事羸弱,一旦外族入侵,国家和帝王都得一锅端。亡了国的,做了俘虏的,即便写的字多好,填的词多美,画的画多棒,也是丧家之犬,丢人现眼,被老百姓瞧不起,遭后世唾骂是理所当然的。

    二是,像尼禄这样,为了追求艺术的灵感火烧罗马城,又为了掩盖真相用基督徒做替罪羊,杀人无数,结果弄得民怨沸腾,众叛亲离,被人揭竿而起,踢下历史的舞台。追求艺术到走火入魔,祸国殃民、自掘坟墓的地步,也是一种极致了。中国皇帝爱艺术的也不少,但尊崇儒家中庸之道,凡事多有分寸,倒没有像尼禄那样极端的。

    看来,皇帝艺术家可不是好当的,两把交椅都坐在顶端是难上加难。所以说,享有艺术家之名的君主多有亡国之相,功业彪炳的帝王则是,唐宗宋祖略输文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艺术和霸业,此事古难全。尼禄没有打破这一魔咒,说来也不算丢脸。

    小说里还有一点比较有讽刺意味。艺术追求的是美,而尼禄却没有得到众神眷顾,颜值与英俊貌美绝缘。他的外表形体极为丑陋,身躯肥胖粗短,头大腿细,毛发蓬乱,外号红胡子。按照中国人的说法,相由心生,那么内心阴暗残暴,形之于外,自然就是这样一副恶形恶状。幸运的是,作为君王有相貌豁免权,丑陋无损于威严,甚至长相越怪异越好,以示与凡夫俗子有根本上的区别。尼禄很丑,可是权势逼人,一白遮百丑,身边络绎不绝围绕着美女、臣僚、诗人、小丑,永远是热热闹闹、笙歌燕舞。这些人惧怕敬畏着他,稍有疏忽就小命不保,一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面虚情假意阿谀谄媚。透过这众星捧月的幻景,万能的主已经在天上洞悉一切,看到尼禄众叛亲离,被抛弃在远隔人心的荒野里,孤苦伶仃,凄凄惨惨。小说的结尾,人人得尼禄而诛之。元老院勒令用叉子叉住他的脖子鞭打致死,再把尸体扔进提伯河里;解放奴隶们已经挖好墓穴,给他定了死期;不远处,百夫长带领一队士兵飞驰而来割取他的首级。

    前一刻,尼禄还在大肆许诺举办新的宴会、新的凯旋仪式和发布新的死刑令,后一刻,罗马的士兵已经揭竿而起,拥戴了新皇帝,尼禄莫名其妙沦为丧家之犬。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何曾有人想到,转瞬之间,苍凉死寂之雾遍覆华林。佛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无常变化。帝王功业征战杀戮间死伤无数,宫廷生活歌舞升平间步步惊心。从事帝王这样一份高危职业,如置身悬崖边上,内忧外患,日日惊扰,不得安宁。其实,无论曾经站在多高的巅峰上意气风发俯瞰众生,终有一天会归于灰飞烟灭,万劫不复。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欲望,使人良知蒙尘、真性泯灭,陷入罪恶的深渊无法自拔。如此想来,帝王生涯,无论作为一种过程,还是作为一种结果,都不是一件幸福之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暴君与艺术——读《你往何处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tf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