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的文案,经常会被围观。围观的有广告狗、消费者、路人甲等。广告狗想,“同样都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呀……”;消费者想,“最懂我的,果然不是他(她),而是江小白的酒!”路人甲想,“刚才好像被戳了一下子耶,这是卖酒的广告吗?”
吃瓜中......是的!这是卖酒的广告。但他不会说,“嘿,我各项技术都很好,来,买我吧!”然后死拽着你的钱包说,“来吧!来吧……”
五毛钱一斤对于产品来讲(先不说里面是什么),包装如衣服,文案如谈吐,站在人前就是要出卖自我。颜值当然有用,但光靠颜值,没内涵,换来的只是一次性消费!谈吐就不一样啦,嘿!一张口就说到别人心里去了,朋友很快就交下了。临走,生意顺便也给做了。还不用担心,准有回头客。
现在商品口味雷同,功能雷同,从实用性的角度,谁都不是无法替代的。生活节奏一快,也没人较真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人们的消费诉求不再是功能性的了,而是情感性的了。情感性,说到底就是人性。产品想要迎合人性,得学做人。换个说法,叫理念、概念、情怀等等。反正就是得说人话。
我是个人江小白文案的现象级传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讲人话。充分将自己人格化。人格化可不容易,人做人都难,别说产品了。
人们现在普遍认可了,江小白的标签——热爱生活的、闷骚的文艺青年。标志着它成人了。他是怎么学做人的呢?
江小白是怎么学做人的呢?或者说它是怎么被塑造出来呢?赋予产品人格特征,不能像写玄幻小说那样发神经,得讲逻辑讲道理,基于产品特征。因为说到底是出来卖的。
江小白的目标购买人群,是年轻的都市小白领。(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江小白,苦逼的想跳江的小白!领)
TM要扣工资的看着窗外走过的那个青年,黑眼镜、白衬衣、公文包、小皮鞋,骑上共享单车,拐进了地铁站。
对!就是这类人,今晚要想把自己卖出去,就得涂上他们喜欢的妆,cosplay成他们喜欢的角色(外表是精致的小男人,内心是火辣的小情人)。
就这样,江小白就有了这个斯文的动漫肖像。
夜很深之后,就可以等到他们下班的时候,拖着疲倦的身体,走进餐馆、走进出租屋、走进KTV的时候,趁空虚而进入,混进他们的队伍。
咿.....交往的深浅,取决于他们放纵之后的交谈。判断性格是不是相同,只需要三言两语。性格若不同,颜值终凋零。想要成为他们长久的伴侣,就得像他们那样思考人生、总结生活。
踏入社会,面对不是亲人和同学的其他人,他突然发现,人呀,都是趋于利益的。
感知天气冷暖我们生来便会,感知人情冷暖还要慢慢体会
生活很简单吗?为了让自己适应周围的生活,他曾经多次谴责自己的不成熟,但有个雨天,他突然发现:
曾经有多想告别天真,现在就有多想重拾简单
生活很简单吗?面对每天机械单调的生活,不得不安慰一下自己:
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生活的重复
生活很简单吗?今天好哥们来到我的城市,我们一起瞎逛。忽然有种回到了大学时光。
青春不是一段时光,而是一群人
生活很简单吗?江小白像这群80后90后一样思考生活,吐槽牢骚正是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他们一起丧,也和他们一起成长。他们成为了他的粉丝,他们像追剧一样追着他的广告。
江小白拥有了80后90后的形象(高亮低饱的年轻化包装),拥有了青年白领的共同性格(一系列的走心文案)。从颜值到内涵的装扮,都成为了目标群众的知心一员。但要卖的话,光走心肯定是不够的,还得走身体呀!
早说就不废话了但就像那什么一样,见了面,颜值还行,聊了天,性格还行。但脱了衣服,有些硬性技术跟不上,恐怕最后也只能聊聊天了。
江小白被人脱了衣服是什么呢?是酒!是白酒!中国的白酒文化渊源留长,但出没的场景很局限,宴会、商务、政务基本上就概括全了。
白酒不像啤酒,不像饮料,喝一晚上不见得有什么实质性效果。两瓶白酒下肚,嘉宾喝晕了,就把份子钱捐了;两瓶白酒下肚,客户糊涂了,就把单子签了;两瓶白酒下肚,上司高兴了,就把官升了。
生活“酒”这样江小白要像传统白酒一样,两瓶酒下肚,还没开始谈人生谈理想,就不省人事了。那还怎么深入交流呢?再说了,第二天上班迟到,工资扣光了,哪有钱买下一瓶呢?
于是,江小白就定位一种口味清淡的高粱酒,还得把酒精度数调低,低的接近伏特加。这样才能让人好喝不辣口,装逼时尚不上头。
这种酒体特征,还给有活力的年轻一族留下了发挥空间。
翻牌啦可以江小白兑雪碧,证明我对你“白碧无瑕”的感情;
可以江小白兑鲜牛奶,做一个开心的“白富美”;
可以江小白兑脉动,含情脉脉的看着你就好……
江小白的出场情景设定在: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
为了改变传统白酒消费场景在人们心中的根深蒂固。江小白必须不断营造出一个个这样的场景,讲述一个个有酒的故事,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当生活中, “情”“景”再现,消费者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江小白。
有情(情绪-人生的小思考)有景(故事-内心泛起的心事),似乎还少点什么?(广告总会暗示你少点什么)
赶了十个小时的车程就为了和老同学,吃上一顿饭。
跨越千水万山的阻隔,更懂得相聚一桌的难得
生活很简单吗?今天的忙碌,让我离梦想更进一步。走,去小饮一杯。
不逃避白天的闯,也不错过夜晚的浪
生活很简单吗?加班到了深夜,没能赴约,举杯对明月,和你们共饮一杯。
常把约定挂嘴边,却败给对不上号的时间
生活很简单吗?今晚,我约了一个女孩,有些话想对她讲
最想说的话在眼睛里,在草稿箱里,梦里和酒里
生活很简单吗?江小白,戴了个黑框眼镜,化了淡淡的“装”,走进了文艺青年今天的“派”,这是一个既时尚又怀旧的“吧”。三言两语,句句戳中痛点,大家沉浸在内心激起的千层浪中,不知所以。
此时,江小白,站在桌子上,举起酒杯说,
“人生的确艰难,但只要我们彼此相伴,就不必如此伤感。来!干了这一杯,勇往直前!”
生活很简单吗?伤感却不悲伤,温暖而有力量。这是江小白的语言魅力。江小白征服了大家,成为了青年们的领袖。
但如果没有聆听,这种关系是不会持久的。现在连教师们都知道,一言堂是一种单向输出,对于学生受众来说,是被动接受。被动接受就是一种压抑。互动教学,听听学生们的声音,他们的想法虽然幼稚,但有时稍加引导,就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创造。
一言堂vs互动教学尼采的意志论,可以概括为,意志扩张是一种本能,如果不受阻挡,人人都在通往超人的路上。(纯属尼采某个粉丝的个人概括)
江小白,对粉丝们的聆听就是“表达瓶”。
“我有一瓶酒,有话给你说”
生活很简单吗?粉丝们,私人订制一个表达瓶,写上自己想说的话,送给自己想送的人。然后瓶子被晒到朋友圈,成为话题。这就是一种广告投放。这种广告往往效果更好。
说这是一种广告投放,是因为写在瓶子上的话,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江小白的文案。
不可能吧?这是我写给朋友的话,怎么成了江小白的广告文案啦?
的确是的!
生活很简单吗?江小白的文案,从不追求强调产品卖点(不像文案双雄的另一个——杜蕾斯,大家都觉得杜杜是个开车的老司机,这很说明了杜蕾斯,在每句文案中都植入了卖点——它的卖点不就是开车那点事吗?)。江小白的文案淡化了这些,就好像一些日常的聊天,青年之间交流的对话。拿掉江小白文案旁边的logo,广告文案就变成了,从某本书中舀出的鸡汤。
所以反向一下,消费者想对朋友说的话,加上了江小白的logo,就变成了商业文案。
表达瓶火了之后,很多快消品纷纷模仿。不就是写字吗?我也在产品上空出一块地方,给消费者写字。但往往收效甚微。
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完成“加上logo,就是文案”的转化。
一段鸡汤语录,为什么加上江小白的logo就能转化为文案,加上别的logo就是不行呢?
因为江小白给人的人格化特征,就是会说这种话。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如果你的品牌人格化特征,没有在消费者中树立起来,说出人话,也没人把它当人话听。
生活很简单吗?江小白的文案,从一开始就淡化产品属性(实际上是将野心,放在了塑造品牌上),打破局限,这赋予了文案极强的开放性。其实也是在巧妙的挪用公共资源,公共资源自带传播属性。
加上logo,就变文案的表达瓶,实现了由产品到媒体的转化,实现了自我传播。
结语:我想买个“人”,陪陪我
现代社会,人人都是前所未有的孤独。利益原则,商业逻辑深入人心。没有目的的关心,往往不被信任,没有私心的奉献,往往被认为脑子有缺陷。
排遣孤独的焦虑,有人养花养草,园艺就流行了,有人养猫养狗,宠物业就繁荣了。
需求决定生产!
物质奇缺的时候,商人就贩卖商品;现在精神奇缺,商人就得兜售精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