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爸爸的晚餐》最大的感受就是:爱,不要表达得太晚。
影片通过一个六旬老头,退休大厨,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展开四段亲情旅程。
当独居乡下患心疾的退休大厨朱老头,趁着还能行动,他决定去看看分散各地的四个子女,为他们做一顿饭。带着金毛犬,开着老吉普,朱老头上路了。与子女陆续见面,才发现几个孩子的事情自己一无所知。朱老头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自知大限将至的时候,人会回头看,期待着弥补过去之我的种种不足,以完美自己的人生,圆满自我的终程。“吃”始终是人之大事,是中国人的大事,是联系亲情伦理的纽带。然而,仅仅一道菜、一桌菜或一道席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纷纷扬扬,可以弥补过往人生中种下的种种前因吗?
当我们看到朱家几个子女与父亲的互动模式的时候,有没有引起反思。影片把亲密表现得很生涩,很干燥,很突兀,很孩子气。原本是想表达父爱,大儿子的离婚、二女儿的结婚、三儿子的理想、四儿子的离家出走最后入狱,作为父亲浑然不知。对四儿子离家十年不作为,女儿结婚几年了都不知情,大孙子都上学了居然不知道还有一个爷爷,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三儿子居然满是怨愤,这仅仅用最后的父爱可以解释吗?
我不是要鞭挞父爱,我只是想表达影片的生硬和表达出来的“阳刚”!都说“父爱如山”,我想我们是想要“山”的厚重和可靠,就如我们说女性似水,是想要水的柔情和包容。如果父爱如山般给我们包围和压抑,我们就会想要逃离。在片里,我们看见那个四小子其实小时候是蛮胆小听话的,父亲一吼就立马改正,而他抢劫案发以后,一直噩梦连连,直至入狱方心安了。这样的人能坏到哪里去呢?只要一点点爱,就可以悬崖勒马啊!那时候,父爱在哪里?不是没有爱,而是没有让对方体会到爱。爱,是以对方能够感受到为表达的前提,而不是尘埃落定自说自话。
影片也有很多泪点,那些落寞、伤感表现得一点都不突兀,因为我想男性是很容易找到那种感觉的。他们以为人家理所当然知道,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对家庭负责了,他们做了就是表达了,而没有思考怎么做才让对方能够接受和了解。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朱老头自是可怜的,因为他也没有感受到儿女的亲情,他的晚餐是“晚”,是人生的“晚”,是醒悟的“晚”,是亲子关系缓和的“晚”……
而朱老爷子作为一个老式父亲,他心里自然也是委屈的,倒是也坦然,因为他最终追随自己的心愿去做了,他力有所逮,他只能尽力而为。他最牵挂的四儿子最终愿意主动见他足以让他慰籍,三儿子未圆的“飞行梦”,唯一的女儿不爱少年爱老夫,人前意气风发的大儿子后院一地鸡毛,他能顾得上几分呢?谁的人生都不容易。人,缺失什么,就会追求什么,就像所有的逆反都是为了满足那些小时候压抑的情绪,就像二姑娘追求的爱情就是一个老爷子对她的好,就像大孙子吃得那么香的番茄炒蛋,就像那三儿子月薪两万还不甘心地拿着单反去追寻的“大鸟的身影”……
回头,我们再来看看朱老爷子和金毛之间的“浓情蜜意”。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人会选择爱宠物?因为宠物依赖我们,不违逆我们,而因为这依赖而傲娇而忠实于我们。朱老头与金毛的互动模式,和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模式是有差异的,而这差异也来自于期待值不同。恰恰,朱老爷子对金毛的关爱总是及时的,因为年龄,因为负担,因为压力,都和当年不一样?而一个父亲,数年甚至十年,不去寻自己的孩子,没有与自己的孩子互动,仅仅是“害怕孩子不理”说得过去吗?
爱,唯有真切地去表达,适时地去传递,及时地去沟通,让对方感受到,了解到,理解到!让爱,在爱里满足,人生会少很多缺憾!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再复述一遍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
让我们的爱都能那么自然,而不生硬!
让我们的爱都能让对方看得见摸得着!
让我们爱时就去表达,不要太晚,不要徒增误会,徒留遗憾!
让我们对爱的人留一点时间和空间,去陪伴,去思考,去冷静,去尊重!
不管是对爱人,还是对老人和孩子!
要爱,不要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