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髻珠喻
从前,管辖须弥山脚四大部洲的转轮圣王,想以威势降服诸国,然而诸国的小王不顺从圣王之命。转轮圣王多次率领派遣众将士前往诸国讨伐。圣王见诸将士战功赫赫而大欢喜,按军功一一赏赐,有的赏赐田宅、聚落、城池,有的赏赐锦衣玉服等,有的赏赐奇珍异宝、象马车乘、奴婢人民等。唯独圣王发髻中的明珠不被赏赐给将士,为何?因此宝珠只圣王头顶上唯一一颗,若将其进行赏赐,王侯将相等一定会大惊失色、误解猜测。
(二)解真意
在上述“髻珠喻”的故事中,转轮圣王比喻“释迦牟尼佛”, “想以威势降服诸国”是比喻佛想以佛法的法力、道力教化众生,降服众生的邪知邪见及规范身口意三业,成就众生的种种殊胜功德。此处的“诸国小王”是指我们的烦恼习气,即心魔。“不顺从圣王之命”是指我们不能按照佛的教诲而修心行持。“圣王多次率领派遣众将士前往诸国讨伐”是指佛以无量方便法来引导众生修证以活出自在圆满。“诸将士的战功赫赫”是表学生们修习种种方便法门而成就不同的果位。“赏赐的田宅、聚落、城池、锦衣玉服等”比喻“修行人获得禅定、解脱、阿罗汉果位、忍德等”;“奇珍异宝、象马车乘、奴婢人民等”比喻“修行人成就藏教(修习《地藏经》等)、通教(修习禅宗《金刚经》等)、别教(修习《华严经》等)菩萨的果位,获得法力等”。 “圣王发髻中的明珠”是权威的象征,比喻“《妙法莲华经》是经中之王,至高无上,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不将唯一的明珠赏赐给将士”是指《妙法莲华经》不到时机成熟不能轻易开示,否则小乘、中乘修行人承受不了真相,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明白佛的良苦用心。
而说到宇宙人生唯一的真相(佛法的真谛,非宗教、非信仰、非迷信,无非一个“真实”),我们简单用一心三藏(如来藏)来表法。不妨做个游戏“拿手好戏”,请伸出自己的右手,展开手掌,以手掌来比喻“不空如来藏”,即有形有相的一切事物表相(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攥紧拳头,以拳头来比喻“空如来藏”,即无形无相的一切事物的自性本质。当拳头变为手掌,拳头并未消失,手掌当下即拳头,以此比喻当我们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物质宇宙时,一切有形有相的万物当下即是空性(万物的本质),即“不空空如来藏”;当手掌变为拳头,手掌并未消失,拳头当下就是手掌,比喻当物质宇宙毁灭后并未消失,只是回归为自性,不显现任何形象而已,空如来藏当下即是不空如来藏,即“空不空如来藏”。以上即是一心三藏,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表相(也称色或相)和本质(也称空性)本是一体,不可分割,只是方便说,从真心的三个层面去阐述。所以,一心三藏又叫色空不二、性相一如。虽然真相是抽象的,无法用具体的语言去表达清楚,但是讲者讲不清楚,听者却能听明白(悟到道),为什么?因为我们本就是一体心啊。明白了真相,我们当下解除对死亡的恐惧,因为实则没有“死亡”,只是真心显现相或显现空性(无相,但不等于空白,不等于什么都没有,实则蕴含一切万物的信息,无限的潜能)。明白了真相,再来看物质世界中的众生,以肉眼看,众生(以手掌中的手指为喻)是独立的个体,相爱想杀,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空性中(本质上)众生是一体,万法唯识。
您明白此真理,深信不疑,当下即是分真即佛,要成为究竟圆满佛还需要生活中悟后起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