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睛就能想起的连环画,是家里的一本《倚天屠龙记之六派合围》。因为喜欢武侠片,所以在得到这本张无忌练成绝学、卷入六派合围光明顶的小人书时简直如获至宝。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2479/a9ccb7e1643c9dd0.jpg)
小时候有种游戏叫“吹将”,孩子们会把连环画里骑马的武将剪下来,作为自己的将军放在桌子上“拼杀”。
具体方法是:两个将军各放一角,孩子们用嘴去吹气操纵自己的小纸人,于是将军们你来我往、随风起舞,就这样缠斗在一起……
决定胜负的方法是看谁家小人的兵器先碰到对方的要害,还有,那个倒霉的输家要赔给赢家一个将军。
因为“吹将”,有多少人家里的《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被剪得支离破碎?有多少愤怒的父亲把孩子揍得四处逃窜?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2479/ceb1c63d2dad13bc.jpg)
连环画、小人书,这曾是我的挚爱,却让多少年轻人听来别扭而陌生?
在现代社会,二次元、动漫人物才是年轻人的痴迷,看惯了电子屏幕,玩过了电子游戏,谁又能理解二维平面上的弥漫硝烟?
至今我依旧怀念家里一小柜子的连环画,那些谍战风云、神话传说、武林旧事、家长里短......多少次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直到有一日,它们在父母搬家的过程中消失不见,儿时独坐房中一角、手捧小人书看得入迷的感觉再难昨日重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2479/6948cb861be59e46.jpeg)
幸好有网,各种小众的东西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于是当经受过生活重重锤炼的我,再次看到那些经典连环画时,我呆了......小时候我们看连环画,是看情节、看图画,如今我再看时,看到的是文学、是美学。
比如下面这本《小管家》,插图讲述的是地主婆“大肚皮”偷麦子,机警的社会主义“小管家”少正通过大门看到了大肚皮在干坏事的场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2479/b70384fc4f366101.jpg)
专栏作家、武汉大学教授蔡小蓉这样解读道:
院门外,孩子扒着门缝往里瞧;院子里,地主婆腿上搁着大簸箕,旁边几只鸡在啄食。这内外的两层是不是我觉得饶有兴味的原因?本来院子里面是看不见的,可是在画里,取一个人为的视点,里里外外全看清楚了。而且在这画里,门外的孩子是紧张的,门里的地主婆是松弛的,一静一动,无声的张力,以院墙为分隔。
多妙的描述啊,一幅图、几十个字蕴含着这样的文学张力,把解放后农村地区真实的阶级斗争刻画地栩栩如生。
我们再看经典连环画《山乡巨变》(下图),贺友直先生用中国传统线描的画法,把会场上那种吵吵嚷嚷、乱中有序的氛围,把人们发言、倾听、做笔记、喂奶、抽烟等一系列行为细节呈现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2479/dc92027f7a68e805.jpg)
这部作品于1963年荣获全国连环画一等奖,不仅受到普通读者的广泛喜爱,而且成为许多初学绘画者的学习范本和美术爱好者的珍贵藏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2479/d46b227265a48a13.jpeg)
时光流逝,知道小人书、连环画这些称呼的人早已不再年轻。我就像《人生》里的德顺爷爷,他讲起年轻时爱过的女子时,一语震魂:“我死不了,她就活着!她一辈子都揣在我心里……”
是的,连环画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是一辈人的童年回忆,也是我们心里永远活着的一个爱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