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教育
小议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

小议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

作者: 恒有回响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09:54 被阅读132次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触及伤口的沉重话题,是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我认为,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以法治的方式引领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评价标准之一,是一个投入大于产出的实践。

小议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中就有“三赦之法”,西周时期的《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到春秋战国时期,李悝在《法经》中规定:“罪人年十五,罪高三减,罪卑一减。”即于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予以从宽处罚。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日益清晰明确。《唐律疏议》其规定:“犯罪时幼小,案发时长大,以幼小论。”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所示,“未成年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心理上和生理上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各省、自治区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办法。这些法律对于成年人犯罪实行预防为主、减少司法干预的方针。

小议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人格并未完全形成,极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作出过激行为,且一般为偶犯与初犯,在实践中通常认罪态度好,悔改态度诚恳。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多样性特点,并没有远离我们生活。其中盗窃、抢劫、强奸、故意伤害、诈骗等案件均有发生,而且因网络原因导致的盗窃、抢劫、强奸案件比例较高。一些不爱学习或者缺乏家庭温暖和管教的未成年人,他们会在网络上寻找生活的乐趣,把自己所有的经历全部用在网络游戏或者网络聊天上,来寄托自己的无聊情绪,由此造成上网成瘾。有一些未成年人因过度沉迷网上的黄色信息、暴力游戏,并且受网络游戏中诸如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实施强奸、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甚至杀人等犯罪行为。而造成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

小议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

学校长期重智育轻德育,德育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有的老师对后进生训斥、挖苦,甚至打骂,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视为异类,严重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这些学生对前途失去希望,自暴自弃,干脆辍学混入社会。学校周边环境日益复杂。学校本是学习的地方,周边的环境应该尽量安静些、纯洁些,但是由于学校附近“商机”无限,一些歪风邪气也被带到了学校周边。其中最直接、最快的便是房屋出租、开设各种娱乐场所,这些地方成为学生课后主要的去处,甚至是课间,学生逃课,夜不归宿屡见不鲜。因此,复杂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环境易引发某些学生逃学逃家、游荡在外、结帮成派等偏差行为,削弱了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业的奉献心,造成青少年深陷泥沼不能自拔,继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小议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

部分报纸、杂志、电视、录像向社会传播内容低下、暴力、色情、恐怖内容,其中一些惟利是图者向未成年人开放歌舞厅、游戏室。一些青少年缺乏应有的社会常识、辨识是非能力,接触这类东西,并加以模仿,极易违法犯罪。

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也是青少年品德和文化心理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向变态的方向发展,往往是造成子女犯罪的主要客观因素。比如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吵架、冷战、打架等,还有的父母行为有失风范,表现为家长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低下、思想落后、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一些家长素质使其很难控制自己的不良言行,也很难对子女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所有这些都成为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增加的重要原因。

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措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还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公开课、教学观摩等,以提高思品课、政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法制教育内容的教学质量,

学校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违法犯罪与否,也只是一念之差,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些人在平时就养成了骄、奢、贪、假、赌、惰、散、狠的习惯,自高自大,胆大妄为,讲“哥儿们”义气,无故殴打、随意追逐他人,严重扰乱校园秩序。

学校家庭“双管齐下”。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家里,家长要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大多是家庭不和睦或由于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而造成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多和孩子交流以便掌握他的思想动态;学校要多做一些预防犯罪的宣传,加强学校周边的管理和制定严格的出入制度来防止不法分子与学生接触,多和家长联系,“双管齐下”,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议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be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