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夏日周末,查阅古籍,在清代诗人缪兴恩的诗集《梦鹤轩楳澥诗钞》中,惊喜发现了一首缪兴恩凭吊山东兖州和圣柳下惠墓的感怀诗作《谒和圣柳下惠墓》。作为柳下惠后人,拜读之余,不禁感慨万千,缅怀不已!
现将《谒和圣柳下惠墓》全诗抄录于下:展季坟前岐路多,村童笑指此间过;士存抔土争王贵,人沐遗风识圣和;柳外轻烟归牧笛,洲边细雨隐渔蓑;双槐墓道盘根大,十万龙蛇效护呵。
缪兴恩在诗中,有这样的一段“题注”:“墓在兖州府城西,太守金一凤立碣道右,墓去路一里许,冢大如三间屋,上有庙,一椽设和圣像。庙前有古槐二株,根如结蛇数万,布满南面。”
说起缪公恩,知其名者,恐已百无一二。而在清代诗坛上,他却享有盛誉。缪公恩,字立庄,号梅澥,沈阳人。嘉、道间为盛京助教,精诗擅画,誉为盛京名士,有《梦鹤轩梅澥诗钞》,诗作音鸣天籁,别具雅趣。
缪公恩家世代为官,曾随父亲宦游江南十余年,饱受江南文化的濡染。他博览群书,交友广泛。北归盛京后,即以诗画自娱。他50岁时,出任盛京礼部右翼官学助教,后主讲沈阳萃升书院,桃李满天下。成为沈阳当时的“文坛泰斗”,有人曾这样写诗称赞他:“留都多少能吟客,总让公才一着先。”在沈阳书院留学的朝鲜国学生,学成归国后,也多有建树,他们仍念念不忘缪公恩的教诲之恩。
对缪公恩做过一番介绍后,言归正传,说说和圣柳下惠及其墓葬的相关情况。
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正人君子”。柳下惠,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孔子称贤,孟子尊圣。柳下惠,一生恪守周礼,坚持修身养性。突破世俗,坐怀不乱;士师任上,执法以平;直道事人,三黜不去;斥祭海鸟,以民为本;反对逾矩,以顺训民;心中有信,一言九鼎;授词却敌,消弭战火;从爱出发,以仁止战;倡办私学,教化子弟;著书立说,影响后世……
公元前六二一年冬十二月三日,柳下惠卒于食邑地柳下。《论语》记载:“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论语·微子》),他担任士师时,由于公正断案,正直办事,得罪权贵,多次罢免,时上时下,并无怨言。《论语·微子》还有这样的记载:“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孟子·万章下》也有这样的记载:“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将其与伯夷、伊尹、孔子并列尊为圣人,故谓之“和圣”。
“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孟子·万章下》)。孟子这样赞扬柳下惠:“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孟子·尽心下》)
以上记载,足见孔孟对柳下惠的推崇备至,柳下惠不愧是“德隆道尊,万世师表”。
和圣柳下惠墓,据我所知,有确切记载的就有多处。最为有名的是以下三处:一在河南省濮阳县八公桥镇柳固堆;二在山东新泰;三在山东兖州高庙。山东新泰柳下惠墓,保护最为完好。河南濮阳柳下惠墓,原已毁之殆尽,幸存荒冢,近年已由濮阳县县委、县政府与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共同修复,并扩建为和圣陵园,供后人缅怀凭吊之圣地。数年前,作为后人,我曾到过兖州高庙寻根谒祖!令人遗憾的是,该墓已在“文革”前后,被人为毁坏殆尽,成为千古遗恨。
根据史书与《展氏族谱》记载,柳下惠墓,备受帝皇推崇,地方官员无不妥善保护。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曾下令:“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杀无赦。”(《战国策·齐策》)
据清康熙《滋阳县志》记载:“柳下惠墓:城西八里进贤社。封高丈余,墓袤九十尺,其制三阶,乃门人所筑。燕人伐齐,路经此道,下令曰:‘有近柳下季垅百步樵采者,死不赦!’即此,墓上建‘柳先生庙’,从门人所称也。庙制耸翠,俗呼‘高庙’。”
《展氏族谱》《庙志》,对柳下惠墓历代修缮保护情形,记载最为详备,现抄录如下:
周赧王三十年,秦人伐齐,道经圣墓,景仰情深,行诸梦寐不忘者竟宿,蔼然如对春风,凛凛视若师保,及旦犹致其恍惚焉。于是爱慕之情弥深,保护之意愈切,令曰:“有敢近柳下季垅而樵采者,死不赦!”即于墓上建祠图梦像于其中,尊曰‘柳下先生’,自从门人之称也。墓祠之建始此。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淫雨月余,圣墓坍塌,瑕丘令史大年培补修葺,迨后又修庙,纂入志。并载府县志。
晋大宁二年,檀斌为兖州刺史,经过此处,见庙将倾圯,墓亦坍塌,修葺重新。自晋之后,历唐贞观,宋之景和,修葺代有其人。迨五代兵乱,土寇蜂起,肆行践踏,势将平陷,展氏逃匿几无人焉。幸有邑人王姓者,目睹心伤,纠众佑护,祠墓赖以保全。晋穆帝永和九年,三十三代祖应丰谓祖庙在墓上,当祀之时,情伤践踏,且合族不能尽容,不若修于公所,祭则皆至,俾我族人,知尊卑有等,长幼有序,不忘祖功宗德之旧,咸知敬长恤幼之谊。东城内有公产一处,遂纠合族众,量力出资,建修祠庙大殿后殿垣墙门庭,焕然可观,自此祭享乃于是焉。
大明嘉靖六年,敕奉皇上谕旨,古昔圣贤帝王陵寝祠墓,分谥号造册,详报咨部,毋违等因,道司蒙府官吏,照依咨案劄内事理,即便转勒所属府宪刘大人题达报部,奉敕撤毁淫祠,建和圣木主致备牲醴以荐馨香。
嘉靖六年,府宪刘公莅任之初,恭谒圣祠,因祠庙隘小,心尝憾焉。适逢嘉靖七年,奉敕撤毁淫祠东桥北尼寺一座,地势宏敞,殿宇辉煌,刘公乘此撤其佛像,逐其尼僧,廊庑改故,更为章贤书院,建和圣木主并汉丙吉等一十三人,于春秋祭享,使后人主奉祀。有赵镗《 章贤书院碑记》载县志。
康皇出巡,路过柳下乘凉,题一联曰:“柳下乘凉受不尽得柳下惠之风”。
看完《展氏族谱》有关记载,如今重读缪公恩的诗作,互为印证,可见族谱记载,真实可信,并非虚言。他的诗作,不但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柳下惠墓园的规模,也再一次感受了一代名士缪公恩对柳下惠的景慕之情。据其记载,有兖州太守金一凤曾为柳下惠墓“立碣道右”,“冢大如三间屋,上有庙,一椽设和圣像。庙前有古槐二株,根如结蛇数万,布满南面。”古墓虽已荡然无存,但古墓遗址尚存,没有被当下“狂轰滥炸”的房地产业所“吞没”,可谓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在贪腐成风、道德滑坡的今天,柳下惠的高风亮节,更有时代意义。修缮柳下惠墓,保护“和圣”遗迹,弘扬柳下惠精神,应是当务之急!但愿山东济宁市、兖州区政府有关部门,能够有所作为。缪公恩的诗作,对于我们重新修缮柳下惠墓,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