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将汉字分为106个韵部,除以平上去入四声调,平均每个韵约有二十五六个,仍是比十四多了不少。这说明十四韵对原有的韵部进行了简化合并与重组,所以直觉告诉我们,这种归并可能会出现理论上押韵,读起来别扭的现象。
例如十一庚韵,将东韵也合并了进来。不妨写个顺口溜,“一更一更又一更,旭日携霞已出东,妈妈叫我起床中,一声一声又一声”,至少我读起来是别扭的,所以有些遗憾,我不是编订十四韵的专家们的知音。不过将其调整一下,“一更一更又一更,一声一声又一声”,或是“旭日携霞已出东,妈妈叫我起床中”,这样和谐许多,所以不通顺并非字俗,而是音不谐。
好在觉得不和谐的非我一人,早有人整理出了更加和谐的包括十七个韵部的十四韵,现列如下:
一、麻:a,ia,ua
二、波:o,e,uo
三、皆:ie,ue,
四、开:ai,uai
五、微:ei,ui(uei)
六、豪:ao,iao
七、尤:ou,iu,(iou)
八、寒:an,ian,uan
九、文:en,in(ien),un(uen)
十、唐:ang,iang,uang
十一、庚:eng,ing(ieng)
十二、齐:i,
十三、支:zi,ci,si,ri,zhi,chi,shi
十四、姑:u
十五、东:ong,iong
十六、居:ü
十七、耳:er
从发展的角度而言,今人所具备的归类思维能力是优于古人的,所具备的音韵分类工具也是多于古人的,所以自然能够归纳总结出不逊色于平水韵的今世韵部。虽说就数量而言,是古韵的一种压缩,好在这种压缩也的确符合现代人的语感,例如将an,ian,uan归为一部。
在此仍举《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平水韵中关、还、山均属删部,然而除了删部之外,还有一寒部,可见寒(han)、删(shan)古代韵母不同,可以推测uan、ian、an这三个韵母在历史中发生了混淆,即按照今人读音,依照平水韵的逻辑,关、还、山未必同韵。然而我们如今读来,并无不妥,可见十四韵仍是有其内在的道理。
当然,这种合理亦非绝对,例如编个顺口溜“圆月不成弦,高挂空中悬,明月照猪圈,种猪在赋闲”。在这里,弦、悬、圈(倦)、闲皆属于寒韵,不过读起来并不那么顺畅,虽然也有弦、闲同音的因素,但不可忽略弦、悬声母相同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对于韵部相同、韵母不同的文字,声母不同,才能有更好的押韵效果。
不过纵观十四韵的十七个字,总觉得最后一个“耳”字略显尴尬,毕竟以er为韵母的汉字,可谓屈指可数,独成一部,莫不是来搞笑的?
其实不然,er如同传染病,看似孤身一人,实则千军万马,er的走卒,便是儿化音,以此韵用来编顺口溜可谓再好不过了。我们便关于押韵之争,瞎写一个顺口溜
中华新韵真省事儿
张口就能来一句儿
你若觉得不咋好
我来做诗干你什么事儿
我也喜欢学平水儿
奈何古音都变了味儿
羡慕古人生得早
会写诗的见人高一辈儿
如今网文更有趣儿
写诗真是脑子裂了纹儿
你若喜欢听个小曲儿
一边看着大长腿儿
笑得张牙合不拢嘴儿
那才算是个现代人儿
说到哪?说到这儿
诗人也不是不合群儿
你去拍片儿我来写写字儿
说不定我们是天生一对儿
就瞎写到这吧,这种儿化音串成的句子,往往开始读着不顺,可以用几个同韵的字帮衬一下,读到后来,舌头一打结,管他押不押韵,儿化之后全都一个样。
话虽如此,有些字还是有些差别的,只有编顺口溜的人才能发现。由于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古诗词创作,而不是为了考研,就不在此深究了。
诗词创作技巧之练韵目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