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自从上了幼儿园之后,在表达事物归属的时候总是喜欢用咱们,这次也不例外。
傍晚,他骑着自行车,我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疾走,到了他就读的小学门口,他停下了,指着新教学楼的工地,对我说:“爸爸,咱们学校现在越来越大了,你看这条街上都是咱们学校。”言语很平静,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我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但是思绪却飘远了。
前些年,小区楼下有一家小饭馆,主打重庆小面,那个面的味道是儿子的最爱,从和我同吃一碗,到自己包圆一碗,短短几年间,留下我们不少回忆。老板也熟悉我们的惯常搭配,往往我还没有开口,他就已经喊后厨准备了,并会递上一瓶温热的豆奶,儿子也会开心地接过豆奶,奶声奶气地说谢谢。
然而,就是这么一家小店,最终也没有熬过疫情、房租……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熟悉的包子店、面包店。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房产中介、连锁快餐。
眼前这片工地,原来是家附近唯一的公共绿地,是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一处小公园。老人与孩子尤其喜爱这里。每到周末,儿子也喜欢骑车穿梭在小树林里,幻想自己置身于魔法的世界。随着前些年“婴儿潮”一代逐渐长大,附近的小学容量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上学了,所以目光自然就落在了这片绿地上。
盖房子的速度很快,没两个月就封顶大吉了。只是不知道在肉眼可见的未来,这些校舍会不会最终荒废,一同荒废的还有我们对于小公园的记忆。
在儿子刚懂事的时候,我和妻子就教他要热爱生活中的一切。那时,每当我们出门,他都会冲着自己的玩具说再见;一个玩具损坏了,他也会因此难过掉眼泪。现在,家里还保留了很多当年的玩具——他不让扔,而且清楚地记得自己和玩具之间的小故事。
慢慢地,儿子长大了。他已经可以勉强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性来安慰自己,也逐渐构筑起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我与妻子已经被挡在了外面。我是开心的,希望这个小男子汉心中永远拥有一片属于童年的净土,在那里有当年的妻子与我,有当年形形色色的玩具,也有当年的那块小公园。
至于我,成年人还能有什么回忆呢?只希望,这世界,慢一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