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1642)闰十月的最后一天,大明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但堂堂皇威还依然如故。明思宗朱由检在紫禁城中左门召见群臣,之前他已密旨处决言官姜采和熊开元,此时他想看看群臣反应如何。朝廷上鸦雀无声,大臣们一个个胆战心惊,无人敢说个不字。
朱由检正暗自得意,不料此时,一位老臣从容地站了出来,他似乎忘记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天条铁律,如同先生纠正学生错误那样指出:“十五年来,陛下处分很不妥当,以至于造成今日败局。如果不去反省追究祸端是如何开始的,寻求更弦易辙之策,反而要想以苟且的方法,去弥补目前出现的漏洞,这绝非长治之道啊。”
接着他又提高声音,指责道:“朝廷对待言官是有制度的,要是所言可用,就采纳,认为不可用,搁置到一边就行了。即使是有罪,也应当交付法司去办理。”言下之意,朱由检不通过刑部法司,而是依靠特务机构锦衣卫,去私下论罪定刑,大大有伤国体。
明思宗朱由检一听此言,顿时龙颜大怒,连声反诘道:“大胆狂言,你倒是说说看,这法司与锦衣,哪个是公,哪个是私?他们不都是刑官吗?况且定罪处理一两个言官,又哪里伤了国体?照你此言,如果言官有贪贼坏法,欺君罔上之罪,都可以不问了?”
听罢朱由检一番训斥,众大臣个个吓得浑身发抖。谁知那位老臣却丝毫没有让步,进而指出:“锦衣卫用的人,都是些过惯享乐生活的浪荡子弟,又如何知晓礼义?即使就如陛下所说,言官犯了贪贼坏法,欺君罔上之罪,也不可不交付法司去办。只有如此办理,才合理合法。”
这下闯了大祸,朱由检气急败坏,大叫起来:“如此袒护私情,不能够公正处事,岂能担当御史之职!”于是勒令当场将其革职,并进一步追究其罪责。
这位胆大包天的老臣,就是三起三落,不久前刚刚重新起用的左都御史,明末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刘宗周。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山阴(今绍兴)水澄里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著名理学大师,创立了慎独学说,因讲学于山阴县城北蕺山,被尊称为蕺山先生,为蕺山学派的创始人。他先后在万历、天启、崇祯,以及南明弘光四朝为官,历任礼部主事、顺天府尹、工部侍郎等职,官职最高至左都御史。他爱国爱民,勤政廉洁,天下敬仰为“泰山北斗”。
寸寸积阴,日以当两
分分积阴,日以当月
“寸寸积阴,日以当两;分分积阴,日以当月。”这是刘宗周在《人谱类记》中写下的诗句。他启迪天下少年,在人生道路上要时时珍惜光阴,一寸一寸地积累光阴,把一天当成两天过;一分一分地积累光阴,把一天当成一月过。在日积月累的努力中求知学习,不断成长。
刘宗周是明末理学大师。父亲刘坡是位秀才,母亲章氏出身书香之家,读书过目不忘。章氏特别喜欢诗词和历史,十几岁就学会了写诗,家人读了她写的诗都为她的才气而感到惊异。
章氏在怀刘宗周5个月时,丈夫不幸病死,抛下了一个刚满周岁的女儿和遗腹子刘宗周。由于家境的困顿,刘宗周降生后,章氏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已经败落的娘家。一面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一面培养刘宗周,教导他成才。(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