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典昕🎪诗集诗人的村庄
刘宗周:绝食23天而亡的明代最后大儒(3)——《名士自风流》系列

刘宗周:绝食23天而亡的明代最后大儒(3)——《名士自风流》系列

作者: 乐道也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05:45 被阅读5次

“慎独”提示我们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甘于淸贫、耐住寂寞,既要慎权、慎欲、慎微、慎众,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戒、自励,努力成就自我。慎独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修身律已的重要精神遗产,影响深远。

万历四十年(1612),刘宗周拜会了他景仰已久的比他大16岁的高攀龙,结下深情厚谊。在此之前,他曾3次致书高攀龙,相互砥砺名节,切磋学问。在指陈时弊,揭露和斥责阉党这一点上,刘宗周与东林人士同气相求。他数次上疏力辩,支持东林人士的主张。

天启三年(1623),明熹宗有意召刘宗周进入内阁,他却上疏推辞,表示自己要以实际行动来矫正士风,砥砺气节。他同时又上了二疏,罗列魏忠贤误国之罪。这两个奏疏送到通政司后,大家看了目瞪口呆,说:“这是啥时候?还写这样的奏疏?真是不知死活。”于是只向皇帝转呈了辞职报告。熹宗大怒,下令将刘宗周革职为庶民。

崇祯十五年(1642),刘宗周被重新起用为左都御史。尽管刘宗周不太情愿复出,但君命难违,他还是去了。入朝后,刘宗周多次上疏,请崇祯革除弊政,以摆脱国家的危机。他在上疏中提出要建道撰、贞法守、崇国体、清伏奸、惩官邪、饬吏治等策略。但当时明朝江山已是风雨飘摇,明思宗朱由检急于求治,刘宗周所说仁义为本的一套主张根本听不进去,在发生本文开头一幕的朝廷争辩后,又一次将他革了职。这一年刘宗周六十五岁,这是他第三次被革职。他在《与祁世培书》中说:“抱头南下,便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忠心不移,临危受命

励精图治,力挽狂澜

刘宗周几次被贬,但忠心未改,真可称为贞良死节之臣。京城陷落时,清军入关南下,他在绍兴,不惜毁家纾难,徒步扛着一柄戈,来到杭州,约旧臣僚召募义军,在民间组织抗清。

后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监国,建立南明,因刘宗周在朝野的巨大影响,发诏起用刘宗周恢复左都御史原官职。刘宗周满怀着北伐复京的希望,提出要福王亲征,以振天下忠义之气。但福王政权不仅于内政外交上没有任何作为,反而继承了崇祯朝的所有弊端:党争,苛敛,苟且偷安,等等。刘宗周上疏献计,反而成为众矢之的,受到排挤。

刘宗周与史可法等励精图治,以挽危亡。但因奸相马士英专权,起用阉党阮大钺,两人狼狈为奸,狂掠民财,大兴土木,还终日歌舞升平。刘宗周上书大加挞伐,与其势不两立。马士英恨之入骨,又派刺客多人,去丹阳刘宗周的住处行刺,妄图杀害他。刘宗周无畏无惧,刺客见他终日正襟危坐,不见一丝倦容,被正气所震慑了,几次到了他住所而又不敢加害,最后离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宗周:绝食23天而亡的明代最后大儒(3)——《名士自风流》系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wl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