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I 闲扯刘备
上一章 I 第四卷 亢龙有悔:登峰造极的梦幻【一】失荆州桃园梦碎
撰文 I 容蓝
【二】登帝位建元章武
刘备称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关羽被杀后一年,魏王曹操在洛阳去世。
事实上这一年应该称之为汉献帝延康元年,《三国志》:
“太祖崩,(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尊王后为王太后,改建安元年为延康元年。”
这位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了三十多载的传奇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令后人感慨莫叹。
但我要说,曹操,无愧为称之为一个英雄。
纵观观曹操一生,从举孝廉踏上仕途开始,镇黄巾、讨董卓、挟天子以令诸候;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弃汉中,煌煌功业,千秋昭昭!
对于刘备来说,曹操的去世,也许是黯然的!
这个与他争斗了半生的人,终于躺进了棺材。内心寂寥啊!曹操与刘备,在曹操的境界里,天下英雄唯他二人矣!唯一不同的是,曹操心黑,刘备脸厚,曹操明奸,刘备暗奸,天下双绝,今去其一,能不悲乎?
曹操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嗣位为东汉王朝的丞相、魏王。早已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犹如曹氏手里的玩偶,汉献帝刘协凄凄的送走了虎豹般的曹操,又无比惶惶的迎来豺狼似的曹丕。
延康元年十月,曹丕胁迫汉献帝退位,即皇帝位,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
此刻在成都的刘备,失去荆州已经非常郁闷,一听到曹丕建魏代汉,自然是暴跳如雷。但是他无可奈何,没有任何能力阻止曹丕的行为。既然不能阻止,但是可以反对。
反对当然也是有套路的。《三国志.先主传》:
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
大家注意“或传闻”这个三个字。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道消息说汉献帝被曹丕弄死了。既然是小道消息,就是没有被确认过,至少是有百分之五十的机率不存在这个事儿的。
事实上我认为,这个传闻有没有都是两说。但此时对于刘备来说,不管有没有,我认为有就是有。
刘备马上披麻戴孝发讣告,在益州全境为汉献帝发丧。同时宣布不承认曹丕的皇帝地位,也不认可黄初的年号。
事实上,人家曹丕根本就没杀汉献帝,据《三国志.曹丕传》记载:
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
汉献帝一直活到公元234年才死,比曹丕还晚死两年。
当然刘备不承认曹丕的地位和年号,这个我认为作为以汉室后裔、献帝皇叔身份出现的刘备是不会认可的,更加不能认可,为什么呢?
首先此时孙权这个两面派家伙承认了曹丕地位,曹丕封了他做吴王。虽然孙权只是口头上承认,但不管怎么样,总算是一种姿态上的臣服。那么这样的话,整个天下,就只有益州不属于魏国了。
刘备为汉献帝发丧、不认可曹丕的地位,他是在向世人表示,我刘备在,汉朝就还在。
还有让刘备更加头疼的事情,那就是孙权拿下荆州后,原来被刘备遣送到公安居住的刘璋落到了孙权的手里,孙权这个坏小子,居然任命刘璋为益州牧,成立了一个益州流亡政府:
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
这是个什么招呢?这个招叫做隔山打“刘”。孙权在告诉刘备,也在告诉世人,益州从来都是刘璋的,现在也还是刘璋的,刘备,你什么都不是,你就是个强盗,是个抢匪。
曹丕的行动,孙权阴招,搞得刘备有些措手不及,很上脑筋,《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听说曹丕篡位,献帝被害后:
玄德因此忧虑,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与孔明。
各位不要以为他是因为曹丕篡汉、献帝被害而忧虑。他的忧虑是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但是我认为,刘备是想到了摆脱这个困境的招儿的,但是这个招儿自己不能说。
他知道,要破解目前的窘境,唯有一招,也只有这一招才能化解,那就是称帝,做汉朝的皇帝。只有做了汉朝的皇帝,这天下都是我的,何况一个益州么?
但是要称帝,不是说想干就马上可以干的。这得有套路,有过程。看人家曹丕篡个位,还要推让再三,礼数全套呢。刘备虽然是见惯了风雨,经历过风浪,但要办成这个事儿,也是很为难的。
这时候,他下面的一帮人出马了,帮老大演出戏,还能加官进爵,傻子才不干,自然是得劲儿得很:
是后在所并言众瑞,日月相属。
啥意思啊?简单点讲,就是从刘备给献帝发丧后,各地纷纷报告祥瑞现象,天天月月都有此类消息。
我估计各位看到这里肯定跟我想的一样,这个把戏,跟梁山泊宋江与吴用演的那个天降石碣的套路一样,而且历朝历代这种套路都这么演,太老套了。但是我要告诉你,老套归老套,却是必须品。没有这个套路,下面的戏没法儿唱。
这一套玩完,马上就是下一套:群臣劝进。《三国志.先主传》:
臣闻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故应际而生,与神合契。愿大王应天顺民,速即洪业,以宁海内。"
这帮人如丧考妣,说,汉中王啊,臣等们听说圣明的君王若在天时之前行事,老天爷也会照顾他的,若在天时之后行事,则是顺承天命与神灵相合。我们希望大王您能应天时顺民心,赶紧登临皇位以安定天下,这天下需要您啊,你要不做皇帝,天下苍生奈何?
反正谁要做皇帝,都是上天之意,为苍生故。天子嘛,所以,这一套路必须有。
这一帮劝进的是打头阵的,接下去出场的这帮人才是重头戏。因为《三国志》的文字太多,不太好懂,我给你按《三国演义》的套路讲讲。我觉得罗贯中先生写这段其实是很符合称帝套路,也符合刘备先生的性格。
刘备一开始把汉献帝设计成死人就是为称帝打基础的。那个时候通讯又不发达,人家一下子哪里知道汉献帝到底死了还是没死,反正全凭刘备说,全看刘备演。
刘备心里忧愁,就装病,诸葛亮明白人啊,他知道刘备的病根在哪里。没办吧,得配合演,至此,三请刘备登基的套路由诸葛导演开拍,当然制片人是刘备。
于是诸葛亮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一起一请,上表请刘备即皇帝位:
汉中王览表,大惊曰:“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
我料定刘备会说这句话的,忠义嘛,他先来秉承的价值观,这是不能丢的。这一请,是不能答应的,但刘备心里关键害怕的是他自己后来说的那句话:
“孤岂效逆贼所为!”
一请完成,搞完收工。三日后,再请:
三日后,孔明又引众官入朝,请汉中王出。众皆拜伏于前。许靖奏曰:“今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弑,王上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王上为君,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
汉中王曰:“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孔明苦劝数次,汉中王坚执不从。
二请不从,意料中的事情。
但是各位听话要听音。这时候刘备刘备开始强调他的合法性,我虽然是景帝的孙子,但可惜我没有什么德泽布于万民。潜台词是我是具有合法性的。
现在大家明白刘备为什么要让汉献帝死了吧?刘备不管他死了没有,唯一只有汉献帝死了,自己做皇帝才具有合法性。
那么有的亲要问我了,一请的时候,刘备的话潜台词是什么呢?我告诉你的是民意。
做皇帝,除非是子继父位或者奉诏继位,否则的话,要干这个活,顺天时、承民意缺一不可。刘备开始让人炮制的那些祥瑞,就是为了表达天命所归。
既然天命所归,如果民意有了,又具有合法性,那么登基做皇帝这事儿才能顺理成章。
毫无意外,三请,刘备同意,不过导演要求过程曲折,表情勉强:
汉中王惊曰:“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
这个皇帝不是我要当的啊,是你们这帮人陷我于不义啊!
但是对于刘备急吼吼的称帝,不是所有人都力捧的,还是有人反对的。
左将军西曹掾刘巴、益州前部司马费诗、益州主簿雍茂都提出反对意见。《三国志·刘巴传》的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
“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
《三国志·费诗传》:
“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
对于这些丝毫没有眼力劲儿的家伙,刘备十分恼火,但他碍于刘巴的名气,不太好意思收拾他,又鉴于费诗曾经出使荆州,劝说关羽接受前将军印绶,刘备将其降职为永昌从事,而雍茂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刘备找了个借口直接把他杀了。
好了,三请到位,异己分子也清除了,所有套路都齐全了,刘备,别扭捏了,登基做皇帝吧。
汉建安二十六年,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皇帝位,改元章武。
不过对于刘备急不可待地要称帝,我认为也是无可厚非的。
首先,对于像刘备这样割据一方的地头蛇来说,称王称帝是其最高理想,你看像先前的袁术等人。拼杀一辈子为了什么啊,不就是名利吗?名利的最高级别不就是做皇帝么?
其次,我认为刘备还是有政治理想的,那就是延续汉朝宗祀,聚集各种力量,以实现自己当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愿。
曹丕篡汉前,汉朝虽然名存实亡,但起码还有个架子在那里。曹魏建立后,名义上的汉朝也不存在了。刘备称帝,虽然僻处西隅,但毕竟再建汉室。这也是刘备为什么急于宣传汉献帝被曹丕弄死了的缘故。
所以,刘备称帝,他代表的是汉室正朔,他将当年曹操拥有的优势转移到自己这里了。虽然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基本上没有什么用了,但是,人心思汉还是拥有一定市场的。他的称帝,就将篡汉的曹丕挤兑到天下公愤的对立面,这也是政治资本。
一切尘埃落定,接下来还是要互相争斗的。
虽然此时孙权名义上是曹丕的小弟,但他的阳奉阴违曹丕也是懂得的,曹丕也是奈何不了他的。东吴,已经是孙权的天下。
尔虞我诈是三国。曹丕、孙权、刘备,既成三国,刀兵中尔虞我诈,见怪不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