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可耕田

1
2012年“双节”期间,央视推出过一个特别调查节目,播了一阵子让人十分无语的新闻采访。记者完全是随机的进行采访,有的深入农村,有的则在街头巷尾,对随机选定的对象进行采访。采访对象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则是农民,而采访的内容都一样,很简单,只有一个问题:“你幸福吗?”面对这个问题,或许连记者都没想到,受访者的回答竟是如此的千奇百怪,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有两个回答,一位蔬菜大棚的工作人员回答:“哎呀,呵呵”;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回答:“我姓曾”。当时在新闻联播播出之后,瞬间成为热点,也引起了大家的议论,其中的“神回复”,也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笑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冷静下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之所以出现神回复,其实都是记者的提问惹的祸。记者的提问,十分含糊,没有明确的界定,只是笼统地问“你幸福吗”,对于幸福的含义,对于具体的情况,却没有指明。这样的提问,就会造成沟通的障碍,出现意料之外的回复,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当初可以把问题问的更为具体一些,比如,“过节了,你觉得与去年相比,今年生活的怎么样?是更好了还是不如以前了?”这样的问题,把幸福与否的意思包含在了里面,又给受访者以限定,让他们明确自己从哪方面回答,才能实现预期的采访目的。
其实,不只是采访,在任何场合的沟通中,我们总会面对初次见面的人,而且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从对方身上获取有效信息,比如街头采访,客户见面,求职面试,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提问,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要想学会提问,阅读一下《如何有效提问》这本书,或许会找到答案。

2
《如何有效提问》一书的作者,是日本畅销书作家、明治大学教授斋藤孝,他是身体论、交流论方面的专家。在书中,他举出具体的例子,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会沟通的人,不是会说话,而是会提问”,“沟通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是否能够说出重点,而在于能让对方说出多少重点”。诚心而论,这一观点有失公允,会说话与会提问同样重要,但这一观点仍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学会如何提问,学会有创意的提出问题,提升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沟通中确实是很重要的。
听过讲座的人都知道,在讲座结束之前,会有一段提问的时间。而这一段时间,往往会出现十分尴尬的空档,仿佛空气都凝固了。在一段可怕的沉默过后,才会出现提问的声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已经习惯了听完全部内容之后再进行思考。但在作者看来,这样的方式是低效的,提出的问题,往往也是不深入的。
提问能力,是一种对周围状况或者谈话内容掌控的能力。提问能力的高低,还关乎评论能力的高低。要想培养自己的“提问能力”,在讲座甚至是日常沟通中提出重要的问题,进而能够提高自己的“评论能力”,就需要在倾听的过程中,边听边记,将脑海中产生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最好是记上很多个,在要提问时,从中选出最重要的问题去发问。作者还提出,要用三色圆珠笔,把问题分类,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不过我们没必要如此教条,只需用自己的方式,比如符号,划线等,把问题分清楚即可。
3
在笔者看来,这本书最突出之处,就是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培养问题意识的思考方式。下面,笔者就举例说明,具体介绍一下这种思考方式。
在《如何有效提问》一书中,作者提出,要想学会提问,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需要建立“具体且本质”的问题意识。优秀问题的关键,就是“具体且本质”。那么,什么才算是“具体且本质”的问题呢?细说起来有些复杂,不过大而化之地说,就是有实际内容和定位,令对方明白要回答什么,并能够回答出具体内容的问题。这么说来可能有些抽象,我们可以运用“坐标轴思考法”,逐渐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建立起“具体且本质”的问题意识。

X轴代表的是本质性,Y轴代表的是具体性。其中,左下方那种非本质且抽象的问题,是最难以令人回答的,即便得到回答,更多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内容。例如,日常聊天时有意无意间常问的那句“你好吗”,或者是英语的“how are you”,就是这种问题。“好”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是好,想要问的内容究竟是什么,都不清楚。这样的问题,还能指望什么有用的回答呢?
左上方的那种问题,则是具体但并非本质的问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一类问题,虽然有实际内容,但对于回答问题的人却没有意义,发问的人也不会接受到很多有效的信息。我之前曾听过一场讲座,有一位听众面对着讲座的历史学家,问的却是些无关痛痒的题外话,与讲座甚至与历史学家的专业方向都毫不相干。这样的问题,偏离了作答者的知识领域,发问者得到的答案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至于右下方的问题,则太过于抽象,这样的问题,多出现在哲学讨论中,比如,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时间的尽头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更适合自己沉思,在日常生活中,估计没多少人愿意和你展开讨论。因此,最适合与人交流时提问的,就是右上方的“具体且本质”的问题。所谓具体且本质,就是问得有意义,对方能回答出实际的内容,比如,你问对方最近工作进行的怎么样,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之类的。只有提问“具体且本质”的问题,双方的交流才能逐渐深入,从而获取有效信息。
正如作者所说,只有把这个坐标轴记在心里,并运用到日常的沟通中去,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提问能力,成为一个会提问的沟通高手。
我是沧海可耕田
一直坚持走心
一直坚持与众不同
喜欢的话,就点个♥️,加个关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