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功学被高捧的时代。
相比之下,“平庸”二字似乎自带贬义,总与这个争强好胜的世界格格不入。
你尽管优秀,但请别来干扰我的平庸
01
前些天,一位考上人大研究生的学姐,问我有没有做好考研的准备,劝我大三之前必须确定好专业和学校。
这位学姐比我大两届,是我们学校有名的学霸,早在大一刚入学时,我就听说过她的名字。因为之前一起举办过活动,也算是有点头之交。
她热心地和我讲了一堆考研需要的准备工作和她考研这一路的心得体会,表示希望我也能考到人大,继续当她的小学妹。
虽说心底泛起一阵感动,但我还是如实地回复她:不好意思,学姐,我没有考研的打算。
谁知,学姐一下恼了,严厉地批评我不求上进,并以过来人的身份指责我是在浪费青春。还举例了她那个没有考研的本科室友,毕业后只能回老家做着月薪两千的工作。
“你如果选择平庸,那我也无话可说。但是我的微信好友里,坚决不加平庸之辈。”学姐在删我之前最后说了那么一段话。
我至今也没有向学姐解释过,我是在权衡很久之后才打算不考研的,我也没有和她说过我早已对自己的大三做好了规划,并不是她口中所谓的碌碌无为。
你确实很优秀
但你的成功,并不是我想要的光芒。
你尽管优秀,但请别来干扰我的平庸
成功、优秀……这些形容词本就没有明确的定义,每个人对其的理解也大不相同。那么对比而言,又何谈平庸呢?
没考研到名校就是平庸?没去争取奖学金就是平庸?没月入过万就是平庸?没有你拥有的人脉就是平庸?
我并不认同。
02
很多人愿意相信,生活中存在这样一条线,线的两端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左端是成功,右端是平庸,大多数人却只是站在线的中间,看着右端的人,说:兄弟,你能不能别那么丧啊?
殊不知,站在最左端的人,根本无暇顾及身后的人在做些什么。那些整天批判别人碌碌无为的人,自己也不过是空有一腔热血罢了。
但在这个只讲究结果的年代,你的奋斗辛酸史真的毫无价值。
你尽管优秀,但请别来干扰我的平庸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那些,不管大事小事都喜欢发朋友圈的人?我一朋友小帆就是这样的姑娘。
前天吃了海鲜、昨天蹦了迪,今天看了电影,所有吃喝玩乐都爱分享到朋友圈。
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她又晒了几张自拍,在我们都为了期末考大把大把掉头发时,她定位都已经在日本了。
没隔多久,我看到她又发了一段文字:
不好意思,我发朋友圈碍着你们眼了。是啊,我就是天天混吃等死!你们都很牛逼!励志青年!
原来,在她那条朋友圈下面,有许多不好的评论
“你这一天天的真潇洒”
“你上次补考都没过呢,还出去玩儿,心可真大”
“你大学有一天待学校了吗?”
“看你朋友圈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做你这种无所事事的人”
“你爸妈辛辛苦苦供你读大学,就是为了让你混文凭的?”
讲真,哪怕我是局外人,在看到评论的那一刻,也是十分气愤的。
那些只在考前临时抱佛脚,平时上课都在玩手机的人,真没什么资格说别人。
你认为考前应该天天泡图书馆,而那些照常逛街的人就是不务正业了?你认为大学应该在学生会锻炼自己,那些有意缩小社交圈的人就是你眼中的“没出息?”你认为大学要去兼职去实习,那些待寝室对着电脑的人就是混日子?
不好意思
你想装下天下万物,我却只想守着我的一亩二分田
纵使你青春热血澎湃,我也只想做着我的五分梦想
你尽管优秀,但请别来干扰我的平庸03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跟明镜一样,清楚地明白自己原来就很平庸,只是心中有那股执念和侥幸作祟,想着也许自己可以和别人不一样,可以走一条别出心裁的路,衣锦还乡、传为佳话。
知乎有个问题: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是什么情境?
总结起来就是如此:开始以包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开始慢慢接受自己;开始尝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卓晓然曾在书中这样说道:站在书局里,我的手心微微冒汗,这么多杰出的作者,这么多精彩人生的喜怒哀乐,成功的、失败的,成功了又一败涂地的、失败了再绝地逢生的。众声喧哗中,我是何等的平庸,连我呈现我的平庸时,仍然脱不了平庸之人书写自己的平庸笔触。
接受平庸并不代表着向这个操蛋的世界投降,而是仍然有着一腔热血,一切由自己的内心出发。
正如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所说:生活啊,不仅平庸,而且是难以说清楚的。
你尽管优秀,但请别来干扰我的平庸最后,我想对你说:
既然是一颗漂亮的五芒星,又何必割掉自己的菱角,去成为千篇一律的正方形?
那些敢想敢做的人,从来都不平庸。
网友评论
——摘取自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在这里送给作者,希望作者能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初心,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