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5日 周二 清明节
1.为什么把“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作为首要理念?
课程引领教学,课程首先朝向人的发展,即“育人”。语言学习是为了人发展的落实素养,警惕语言学习背道而驰,不能仅仅是当成考试的工具性,工具性要与人文性结合。
2.如何理解“面向全体,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意味着不是部分学生的课堂,不仅仅是优等生的课堂,人人参与,都是实践者。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理解“最近发展区”(通过预习单调取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明白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模态教学方法(听、写、读各种方式的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建议:营造润泽的教室(no wrong answer),创设“生”动课堂(活泼、学生喜欢动),因材施教,小组兵教兵。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5357/2222b2caf239759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5357/3d8ecce2b0025d43.jpg)
预习单设定的目的:调取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预习单目标设定:指向学习目标中“学习理解类”(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知,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出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
阅读类型文本的预习单设置层次:skimming、scanning、mind mapping。
3.如何实现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学段融合;话题意识(准确定位单元话题,课堂教学内容彰显话题目标);单元整体(结合话题,通透理解单元文本教材,设置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分解单元目标)
学段-话题-单元-课时,形成目标整体设计的闭环,横与综的关联,真正落实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4.如何理解“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刘翔跨栏能力的形成是自己练的,非教练教会。
贴近学生生活,不要像气泡那样说话。
创设情景:活动情景,真实理解语言(听、读看),学习语言(说,写表达,也就是先学得再习得),运用语言。(没有语境的活动,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
活动目标:以始为终,带动目标活动,不为活动而活动。
活动前:解释规则,说明目的、方式、时间要求等,让学生明白如何开展活动,活动指向哪里。
活动中:学生是否真实参与,哪里会出现问题,活动间是否有关联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语言,自主、合作、探究,选择适当方式对话。
活动后:即时评价,反馈得失,检验目标达成。
5.如何理解“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能力—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
必备品格—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
评价目的:激励为主,提升非智力因情感因素。
评价导向:发掘英语语言知识魅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立德树人目标。
评价主体:生生、师生,自评
课上评价:及时,具体,准确,引领,在追问之下,让学生体悟语言问题,自觉修正,形成语言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课后评价:既是课上评价的延续,有系统性,关联性,又是下下节课的学习基础。
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课中的形成性评价与课堂的终结性评价真实融合。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更好(形成性评价),还要让学生知道做得怎样(终结性评价)接下来怎么办?(终结性评价转换成形成性评价)
6.我们平时用到的资源有哪些?教学渠道有哪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5357/ac027c094e614b5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