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频发,“心理营养”不足再加“指责”型沟通姿态的教养方式是问题之源。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多发态势,轻者表现为多动、交际障碍、网瘾烟瘾不良嗜好等,重者则表现为自杀、伤害甚至杀害同学老师等行为,悲剧事件不断发生,多见媒体报道。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频发,让家长痛心、老师忧心、社会担心。对于问题原因及解决途径,家长、老师、心理学教育学专家都在探讨、研究与分析,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从萨提亚心理学去探析,“心理营养”不足再加“指责”型沟通姿态的教养方式,应是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频发之源。
二、养育中的“心理营养”不足会导致低安全感、低价值感与低抗压能力。
林文采博士“心理营养”理论的提出。美国临床辅导学博士、著名的亲子专家、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林文采博士依据深厚的心理学专业功底以及大量的个案经验,和对亲子教育问题的深度思考,独创了经典又实用的“心理营养”亲子教育理论。林文采博士认为人类的生长不仅需要生理营养,还需要心理营养,生理营养满足才能身体健康,心理营养满足才能心理健康从而释放生命的巨大能量。“心理营养”理论在林文采博士与伍娜著作的《心理营养》一书中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
林文采博士“心理营养”的具体内涵。林文采博士认为,人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心理营养主要有:第一个心理营养是“无条件接纳”,第二个心理营养是“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前两个心理营养是孩子在0~3个月需要的心理营养;第三个心理营养是“安全感”,孩子4个月开始到3岁需要的心理营养;第四个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孩子4~5岁需要的心理营养;第五个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孩子6~7岁需要的心理营养。孩子养育过程中,父母给足孩子需要的各项心理营养,孩子才能心理健康。
养育过程中“心理营养”不足会导致孩子价值感、安全感和抗压能力较低。林文采博士认为,孩子在养育过程中,如果“无条件接纳”和“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两个心理营养能够满足,孩子就会获得较高的“价值感”;如果“安全感”的心理营养能够满足,孩子就会感受到环境是安全的,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如果“肯定、赞美、认同”的心理营养能够满足,孩子也会获得比较高的价值感;如果“学习、认知、模范”的心理营养能够满足,孩子就能学会正确的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处理挫折失败及负面情绪的能力。概而言之,就是养育过程中孩子获得足够的心理营养,就会有较高的价值感、安全感和抗压能力。相应,心理营养不足,会导致孩子价值感、安全感和抗压能力较低。
三、家长、老师等运用“指责”型的沟通姿态与孩子沟通,会更进一步降低孩子的价值感、安全感和抗压能力。
“指责”型沟通姿态的概念。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提出,生活中有五种沟通姿态,分别是指责型、讨好型、打岔型、超理智型和表里一致型。“指责”型沟通姿态表现为对别人的否定、批判和攻击,语言特点是:你从来都没有做过正确的事情。你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切都是你的错!身体姿态是:高高在上、疾言厉色、权威专制。
“指责”型沟通姿态会降低孩子的价值感、安全感和抗压能力。家长和老师如果经常运用指责的姿态与孩子沟通,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够好、自己能力低,也会让孩子感觉环境不安全,还会让孩子认为家长和老师不爱自己,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对孩子有诸多负面影响,概括起来就是会降低孩子的价值感、安全感和抗压能力。
养育过程中“心理营养”不足加“指责”型沟通姿态,会导致孩子雪上加霜。孩子在养育过程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心理营养,本就价值感、安全感和抗压能力较低,如果再长期处于指责型沟通姿态中,就会雪上加霜,价值感、安全感和抗压能力进一步降低,成为低价值感、低安全感和低抗压能力的青少年。
四、低价值感、低安全感和低抗压能力的青少年,必然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偏差行为。
青少年生活与成长的重要心理基础就是价值感、安全感和抗压能力。低价值感、低安全感和低抗压能力必然导致青少年生活幸福感降低,不会正确处理成长中的负面情绪,遇到挫折失败既不能坚强挺住、也不能有正确的认识、无法做到妥善的处理。长此以往,青少年就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甚至会导致伤人或伤己的极其严重的后果。
综上,笔者认为,在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过程中,正确的做法一是父母应当给足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二是父母和老师应当坚决摒弃“指责”的沟通姿态,尽量减少批评、指责和否定孩子的行为;三是父母和老师应当与孩子建立正确的沟通姿态,对孩子正面要求、温和而坚持、真诚互动、积极给予欣赏、肯定和赞美。父母和老师如能用正确、健康的教养方式,相信必然会养育出心中有爱、性格坚强、心理健康的青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