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
焦虑无处不在,如果说你在看了很多关于控制焦虑、控制情绪类的书籍后仍然无法做好这件事,那是因为你没有理解到本质,没有抓到这条心理治疗流派中的的大鱼,这位心理学上的巨匠阿尔伯特-埃利斯实属凤毛麟角,能遇到这本书也属你的缘分!分享如下几点收获!
一、焦虑绝非坏事
焦虑是人类进化保留的原始本能,焦虑可以有助于你保持活力,并得以舒服的生存下去,正常的人生具有欲望、期望和目标,如果没有焦虑感,完全不在意如何去实现愿望,你可能会缺乏成就感,无法应对危机、甚至可能无法生存。
焦虑感种类不一,程度各异,健康的焦虑,如担忧、警惕、慎重可以帮助你生活得更好。但是过分的、不健康的焦虑会让你丧失自控力,在面对风险和问题时让你不知所措,可以轻易的将你的摧毁。
二、让你焦虑的罪魁祸首—非理性信念
当人们按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是愉快的、富有成效的人。但是人的情绪伴随着思维的产生,情绪上的困扰是非理性的思维所造成的。理性的情绪会引起人们适当的反应,而非理性情绪则截然不同,当人们长期处于非理性模式时,就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会让你莫名其妙的愤怒、焦虑、惊恐等。
著名的ABC模型让我们理解到,让你烦恼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于事情的看法,所以使自己陷入这种情绪漩涡的往往是自己!
典型的非理性信念的特征有:①绝对化的要求。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②过分概括化。即以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整个人。过分概括化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一个人的价值是不能以他是否聪明,是否取得了成就等来评价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③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的想法。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
三、学会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用自己的大白话来说,就是要在理解了焦虑产生的ABC模型后,产生一种洞见,产生一种跳出庐山看庐山的洞见,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作者提供了如下几种方法,来帮助你进行思想实验,帮助你达到“无条件的自我接纳”的状态。
1.实证法,简单说就是非理性想法一般都与现实相违背,很多人就会觉得汽车比飞机安全,坐飞机就会很焦虑,实际上飞机很安全。
2.逻辑法,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不符合逻辑,譬如我爱你,你就必须爱我,这不符合逻辑。
3.务实型辩论发,不知道事翻译还是理解能力问题,这个没太看明白,但是我认为是这样的,在与自己的辩论中充满了相对论,摒弃绝对化的思维,这个方法在《论语》里随处可见。
最后说一下我们将要达到的状态,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及宗教思想中都有这样的智慧,譬如佛教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承认这个世界和生活唯一不变的就是无常,唯一存在的就是苦,我们无法绝对化的保证任何人或事,也无法消除苦,人们没有必要喜欢上这些苦,但是我们可以与苦并存,共生。进而抛弃三千烦恼,涅槃重生。书中有大量的案例,结尾处有104个箴言,大家尽可以对号入座!去控制你的焦虑,在人生中我们将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20201014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