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听武志红老师的专栏,对于关系这一章节中的“你存在,所以我存在”感悟颇多。
武老师分享了他在做咨询时遇到的一个案例,他问她的来访者,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来访者回答说,我希望有一双爱的眼睛,能看到我的一举一动。
我选择听专栏的音频版就是因为音频很方便,一边锻炼的时候一边听正合适。当我听到来访者的回答时,我真的愣到了,因为我也曾多次的这么想过,我多么想要有一双爱的眼睛,能看到我的一举一动啊,包括我的努力、我的沮丧;我的可爱、我的傻气......
这是一种渴望被看见的感觉吗?
电影《阿凡达》中,男女主角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i see you”,我看见你了。。。
他们的眼里有对方,所有的看见都成了最浓烈的爱......
在前面的章节中武老师分享过现象场的概念,现象场这一说法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大师罗杰斯提出的,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话,有一个最棒的武器那想必就是现象场了。
因为“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又因为“现象场,是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境因素的结合”,所以,当我们体验对方的体验,每体验一次对方生命中的一个重大体验,你就越能够触及ta的内心多一点。
武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因搬家次数多缺乏稳定性而开始变得暴饮暴食的孩子,孩子刚开始出现暴食症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但是孩子这个情况持续越来越久一直没法改变,孩子的父亲选择尝试运用现象场的方法,他在每天吃饭的那个时间点,坐在孩子的位置上,想象着进入孩子小小的身体,用孩子吃饭的状态吃饭,体验孩子的体验,在做了 " 进入孩子的现象场 "这个实验后,小家伙的贪食症竟然自动就好了。
当时我看的很是神奇,如今结合今天的课程,感觉有了新的体会。
不是因为进入别人的现象场这个实验神奇,而是因为在你试图成为别人的过程中,你真的体验到了ta的体验,ta的情绪情感(担心、焦虑、不适应等等)被你全然看见,并且你真的从心底里理解了ta,这就是“i see you”。
被看见的力量原来这么强大啊,可是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不曾体验到什么叫真正的被看见。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当我们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时,兴冲冲的跑到父母面前,本想着得到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鼓励时,父母来了一句:“别骄傲,下次得更好.....”就这样,一股流动的能量就被生生切断了。
父母们为什么脱口而出给这样的回应呢?武志红老师的理解是:
做类似这种回应的父母们,通常是因为他们惧怕爱,惧怕看见,惧怕和孩子一起同频共振时的美好感受,因此使劲抵制,也不小心就破坏了孩子的感受。
这些父母们之所以这么表现,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过爱吧,她们也至始至终都没体验过被看见的美好感觉。
这个世界这么美好,但如果我们从来都不被看见的话,那我们拥有的一些感受也就像不存在一样的,使得这个世界将不再美好,它昏暗无比。
被看见是幸福的,那怎样做到被看见呢?
专栏里介绍的艾瑞克森催眠流派用的是这俩个看见别人的技巧:
01和对方同频呼吸
02简单回应对方的感受
第一点很好理解,可能就是刚开始做的时候会觉得奇怪,但是无碍哈哈,后面会没事的;
第二点有一个留言很形象哈哈,留言的人很幽默,她说她老公开车易怒,碰到乱开车的就很想骂人。刚开始她采取的策略就是帮助解释,说人家车开得冲可能是因为有急事或者是新手上路不会开什么的,说完她老公就只是不说话,但感觉他不是很高兴...
于是后来她转变了策略,就是当碰到类似的情境时,她就先一步替她老公发作了,她嘀咕骂完,然后她老公老公居然哈哈哈笑了哈哈,她认为这就是一种看见,我觉得很棒哈哈,当例子还真蛮好~
今天就写这么多啦,你有类似感受吗?欢迎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哦~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期待互相看见哦~
I see you
网友评论
结果呢,打开来看,是一篇复盘文章。即使没有了“赏美景”的机会,但还是可以跟随你的文字,更加近距离的去了解过去的这一个月的你,有种莫名的亲近感。真切的文字,真诚的自我剖析,真情实感的流露,一篇很不错的复盘。
工作中、生活中,酸甜苦辣咸,各种体验都有必要亲历一次,才不失为有意义的生活。
未经思考的人生,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思考之后,继续前行,热爱生活,热爱自己,去探寻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最后,祝你好运,祝你成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