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天秉汇粹录
加拿大籍作家汪文勤:网络时代,文学何为?

加拿大籍作家汪文勤:网络时代,文学何为?

作者: 荒原人Box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2:15 被阅读134次

    作家汪文勤,著有《生死流》《冰酒窝》等长篇小说,另有《汪文勤诗集》、《汪文勤诗选》,现从事专业创作、影视制作和海内外文化交流工作。

    汪文勤曾获冰心文学奖,也曾在央视担任编导,1997年移民温哥华。

    本文是汪文勤女士于2012年于北京的某场讲座的现场记录。

    作家汪文勤在现场

    网络时代中,文学何为?

    如果要准确地概括出21世纪的时代精神,也许可以用痛苦、挣扎、迷惘……之类的晦暗词汇来描述。

    加拿大籍作家汪文勤谈到,网络时代是人类第三次文明的开始。前两次文明,分别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为中心。近期,她在北京参观一场画展。在众多的参展作品中,被两幅画吸引。一幅以黄土地上的牛为中心,另一幅以牧羊人为中心。她穿越了画面本身,联想到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仍然以不同流派的艺术语言,苦苦地求索和发问。尽管当下社会,物质空前繁荣,但人类夹在三重文明的冲突中,个体生命的空间也逐步缩小,幸福指数急剧下滑。细心敏锐的她,在普通画展中,看到这个时代的人普遍的精神面貌。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作为作家的她,对文学的理解和定位,便显得格外重要。她说:当人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文学可以帮助人。

    她的意思是,文学未必具有救赎的力量,但文学一定可以对个体的生命带来整合。她的文学观是,文学是上帝给人类的厚赠。她引用作家王鼎钧的话:用手中的笔完成生命中的救赎。同时引用张凤的话:书写可以抵御消亡,写作是一种自我的救赎。

    救赎——这个具有宗教意味的语汇,在20世纪新文化运动时期,曾与多少仁人志士擦肩而过,即便在今天的中国大陆,仍被看做不合时宜。正是这一古老诉求,在今天这个人心惶惶的时期,源源不断地叩击着每一个尘封的心门,并且以诗化的哲学、信仰的全方位表达、以及艺术的真实呈现,传达出创造主对万物的悲悯与永世里的观照。

    她形象地用一个比喻,描述网络时代的特征。网络是什么呢?她说,网络就像大卖场、杂货铺,其中充斥着许多选择,有水果、点心、运动鞋、西装、数码产品、报刊图书……如果不进行选择,一股脑将所有东西买回来,不进行分类,也不思考哪些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哪些是可以暂缓购买的,那么一定会让整个生活空间极度凌乱、狼藉,食品与物品随便搁置,时间久了,全部发霉,臭气熏天。

    这个空间,其实就是每一位网友真实的生命空间。每一天打开网络,各类信息铺天盖地,且不论真假与否,如洪水猛兽一般袭击着脆弱不堪的个体心灵。汪女士认为,此时,文学可以帮助人整理生命的空间。换言之,一个懂得文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可以从容地面对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善于寻找最有益的资讯,促成自我的提升与成长。

    同时,网络是一个立体的江湖,其中充满了语言暴力、血腥、色情、以及各类诈骗。对于此,汪女士认为,文学同时可以帮助人疗伤。也就是说,文学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了解人性的真相,看到事物的本来面孔。

    在历史的眼光中产生悲悯

    谈到如何面对负面的网络信息时,汪女士同样做了比喻。出生于1960年代的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远远比这个时代要压抑、畸形。她戏称她们那一代人,是“坛子人”。所谓“坛子人”,是旧时代对杂技演员的一种特殊训练,师傅为了让徒弟的筋骨更具韧性,便装在一个坛子里,脑袋露在外面,给Ta按时吃喝。时间长了,就变得畸形、扭曲。一旦“坛子人”被训练成功,待“出炉”的那一天,如同闪耀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瞬间向外界释放被禁锢、压抑了无数年的热情与渴望。

    这么解释,便很能理解网络时代,每一个平民都渴望话语权。人们藏在网络背后,争相表达自己,让公众对自己投入更多关注。一旦网络被打开,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这也是汪女士对“自媒体”的定义。而这一网络时代的语言诉求,归根结底,有其历史因素,包括文化环境,以及意识形态对个体造成的诸多禁锢。

    网络世界所有负面信息的背后,是无数个从历史伤痛中未曾复原的人所制造的。她特别提到,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从哪个时代走过来。对文革稍有记忆的人,一定会知道文革对整个那一代中国人造成的伤害是何等持久、剧烈。

    在此,她特别真诚地谈到:在温哥华,经常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问她中国大陆官员的贪腐情况,她便一笑而过。她说:如果人们知道那些贪腐官员是从哪个时代走过来的,大约就能多一些理解,即或不然,也可以适当地调整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她说,她们刚开始移民加拿大,参加教会的爱筵,全部是中国人。大家刚刚经历了三年灾害,被饿得体无完肤。这些国人,聚会快结束,开始爱筵时,全部到场。一对父母带着孩子,一遍遍让孩子多吃点,孩子说已经吃饱了,父母说再吃点,孩子说吃得好撑,眼前发黑点了,父母说再吃点,吃饱了明天就不用吃了……这是她的亲身经历,面对这一幕,你可以指责对方的素质,但如果不知道他们之前经历了怎样的饥饿,再振振有词的指责其实只是印证了自己的狭隘。

    她说,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才能激发爱。网络色情的猖獗,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人,是何等缺乏真实的爱和友谊。

    网络是一个江湖,如同文革对中国人的深刻影响,网络同样对每一个普世大众构成生活、思考的全方位影响。文学可以让人不迷失,使人懂得感恩,并且让局限的理性趋于完整,随时调整有限的目光。同时,要善用网络。

    写作者的两种姿势

    汪女士结束了主题分享之后,与读者朋友谈了她的创作心路。她不是作协成员,不是学院派的学者作家,她对文学的热爱,始于生活;她对生活的热爱,始于信仰。

    她说,她当年还在中央电视台担任一档节目的制片人时,她先生有一天对她说:也许你可以在文学创作中走得更长远,干脆辞职吧!

    她顺服了丈夫的建议,立即向台里递交辞职信。于是,举家移民到加拿大温哥华。之后几年,她们先后有了四个孩子。一段时间,她的文学梦几乎破灭,看着一个个孩子的到来,每一天从事着琐碎、繁杂的家务活,又要相夫教子,经历内心的挣扎。直到有一天,《明报》主编问她可否尝试写连载小说?她当即答应,从此一发不可收。在孕期,她仍旧挺着大肚子,跪在地上写作。她也想过放弃,想索性让小说里的某个人赶快死掉,尽快收尾!但主编不同意,读者一时之间好评如潮。在主编的鼓励支持下,她开始忠于手中的笔,用手中的笔,来写她的人生。

    汪女士谈到她的写作态度时,说:写作的人要有两个姿势。

    第一,要有仰望:仰望高山,仰望蓝天,仰望星空。当你学会仰望的时候,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是一个母亲的儿子。

    第二,要有心灵中的谦卑,让心灵跪下来。这不是一种精神的侏儒,也不是弱者无奈的举措,而是在心灵的谦卑、觉悟中,产生新的创作活力与生命激情。

    我认为,这恰恰是所有中国作家、中国文学普遍缺乏的两种维度。第一次聆听汪文勤女士的讲座,给予我的启发和感悟必定历久弥新。她的谦和、朴素、温暖、以及燃烧在心中的悲悯之情,令每一位在场朋友几度落泪;她给每一位到场朋友赠送的个人文集,必定会在某个时刻,产生更持久的影响力。而这些,不在乎她的文字本身,更关乎她用整个生命,践行了她的所说,以及所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加拿大籍作家汪文勤:网络时代,文学何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s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