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演讲?
当我们要做一场演讲的时候,很容易想着如何取悦听众,赢得掌声,即重心会放在“怎么讲”上面。这是演讲的歧途,将演讲变成了表演。
当你走出学校,走向广阔的社会,走上一些舞台(例如会议室、讲席等),那么,听众期待什么?期待你表演吗?记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是一个职业人,而不是一名演员。要看表演的话,听众会去看专业演员的表演,不会看你的。他们之所以汇聚在台下,花时间来听你说话,是希望有所收获。或者听到一个启发他们的故事,或者听到一些有价值的思想。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演讲者,或者你开始练习演讲,那么重点是:你有值得分享的故事或思想吗?
所以你的注意力,应该重点放在如何生产有价值的内容上面。而要生产出有价值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分享一个有价值的观点。
哪些观点是有价值的?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思考的触角,不应该只是学习,而应该伸向广阔的世界,伸向滚滚而来的全部生活。
校园是个小社会,这个社会里每天也在发生许多事,小到迟到之类,大到人际关系或对某项规章制度的反思,都可以引发深度思考。家庭也是一个小世界,你怎么看待你的父母,怎么看待亲子关系?外部世界,更是在发生形形色色的事,你怎么看待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例如,重庆公交落水事件?
当然,思考的范围,更可能跟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关。可以与听众分享你的学习方法或时间管理,可以分享你对某个领域或知识点的看法,可以分享某本书带给你的深刻启发,可以对一些思想史上的两难问题进行辨析。当然,还可以分享生活的感受,生命的意义。
哪些观点是没有价值的?
未经思考的别人的观点。
例如,你提出一个观点:中学生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你可能会举出许多例子说明这个观点,例如讲一些诸如居里夫人之类的名人的中学时代。那么,这个观点就是没有意义的,是老生常谈,或者正确的废话。
但是,同样一个观点,也可能是有价值的。例如,你看到你周围有不少人,主要精力并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攀比等事情上,那么,你的观点就可能具有价值,因为它契合了你分享的语境。但真正地具有价值,还要看你如何让你的观点深入人心。例如你可能需要考虑——
1.我如何栩栩如生地描述我看到的事实,让很多人感觉到这正是他们的现状?
2.我如何对他们的现状与心理进行分析,让这些人感觉到我洞察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3.我如何对他们的真实想法进行思辨,帮助他们看到这种想法哪里出问题了?
4.我如何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并让他们乐于接受?
如果你完成了这个过程,那么,恭喜你,你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观点。
判断你的观点是否有价值的一个标准是,当你演讲时,大家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有价值的观点,会让所有人受到启发。
如何形成和深化你的观点?
深化观点有两种方法,上面分析“中学生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是一种办法,即将观点情境化,观点的深刻在于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例如,如果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你就可以分享“为什么不应该乱扔垃圾”,因为切合场景,针对的是真实的问题,这时候你的观点就是情境化的,就容易深入和深刻(当然未必就深入和深刻,还取决于你的分析能力与情感联结能力)。
那么另一种方法是什么?
就是你思考的深度,或者说,对一个观点的深度思考能力。
演讲,能够帮你形成和深化你的观点。
那么,如何形成和深化你的观点呢?
第一步:让你的激情,帮你把思考引向一个方向,并生成初步的想法。
这个世界上漂浮着许多观点或真理,但大多数跟你没有关系,处于沉睡中。它们是观点,但它们不是你的观点。你的观点,一定与你的生命有某种联系,让你激动,或念念不忘。不然,你只是在重复别人的观点,或正确的废话。
举个例子。
这两天的重庆公交坠河事件,听说过吗?一个女乘客,因为坐过了站,要求公交车司机停车,未被允许,就与司机互殴,结果导致车辆坠河,十几人死亡。
你可能对这件事无动于衷,那就罢了。你也可能听到这件事后义愤填膺,这说明你对这件事十分关切,那么,你就有可能进入真正的思考,并进而形成有价值的思考。
稍稍冷静一点,你开始思考这件事,生成一个或一些初步的想法或观点。例如,你可能会想——
1.这件事是谁的责任?
2.这件事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如何减少乃至于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
你可以同时思考这些问题,你也可以思考其中的一个问题,你还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将对另外两个问题的思考纳入其中。
第二步:让你的思考清晰化。
思考清晰化,就是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进行清晰的论证,或者说建立起反复检查过的因果链。这是从小学起就学过的“因为……所以……”的结构的复杂化。
例如,你聚焦的重心,可能是“这件事是谁的责任”这个话题。那么,你要对涉事各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你的看法。接下来,对观点进行论证。你的观点的深刻程度,往往未必取决于看法本身,而是取决于因果关系,即你的解释力。
如果你的看法是“这件事主要责任是跟司机斗殴的女乘客”,那么,你真正的观点,可能是“公民应该敬畏规则”,也可能是“要让理性驾驭情绪”。你必须清晰地表达,你真正的观点是什么,并尽可能写下来。然后,对观点进行说明或论证。
第三步:借助外力对你的观点进行深化和修正。
外力是哪些?
优秀的书籍或文章、老师、父母、同学,都可能是。你需要阅读、查询或请教。并且,你形成了稳定而高效的路径。例如,我会关注我认可的权威专家怎么说,查阅靠谱的网站(例如“知乎”),我认为思想深刻的公众号,以及身边的高手。
这种方式,是将你的大脑,与外部世界链接起来,从而在互动中深化观点。
你上网一查,看到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主要责任在于车上的旁观者,你的袖手旁观,导致了自身成为受害者。这个观点要深化,你可以将公交车本身视为隐喻,这就是一个社会,你以为与自己无关,实际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有人认为责任在于公交公司,对司机的培训不到位,导致了司机的反应方式不对。当然,也有人认为责任在司机,你没必要跟垃圾人较量。等等。
你看到不同的观点在打架,怎么办?你要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东西,并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无法形成自己的思想,也可以部分地甚至大半地借用别人的思想,经过补充调整,变成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大家指责女乘客的时候,你可以将矛头指向司机。现在,你综合了许多看法和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形成一些观点或判断:
1.司机是那个握着方向盘的人,他是车辆开往哪里的第一责任人或者说主体。
2.既然你是主体,是第一责任人,那么,你就不要怪别人,而要有能力处理任何突发状况。
3.乘客的行为是不可控的,作为主体,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行为来确保结果最优化。否则,如果总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那么,就无法控制悲剧的接连发生。毕竟,这种垃圾人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更不用说,你还有很高概率遇到精神病。你完全可以让她下车,或者将车停好后跟她理论,没必要一边开车一边互殴。
4.在生活中的任何场景中,都要明白,期望别人主动改变是可悲的,重要的是自己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方向盘,自己所负责事务的方向盘,然后积极地影响他人或环境。这未必就能避免危害,但可以将危害降到最低。
第四步:对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进行整理。
这种整理,就是将自己的思考纳入到一个表达框架中去。常见的表达框架无非是几种,例如这件事,你可以纳入到这样一个表达框架中:
1.描述现象: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提出看法:我认为这是谁的责任(可以在评价另外看法的背景下提出)。
3.阐释理由:我为什么这样认为?(遵循事不过三的原则,理由尽可能不要超过三条)
4.深化思考:将这件事当成一个例子或隐喻,将思考普遍化。
5.形成观点:以有力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总结出来。
当然,你讨论的可能未必是热点问题,可能是任何问题,甚至是只有你看到的问题。
那也没有关系,你可以网上或书中查找相关主题,看看别人如何思考。
修辞
有了初稿(哪怕只是个框架),就需要进行最后一步,即修辞。
修辞要考虑几个问题——
1.我的演讲的对象是谁?怎样的开头与结尾,有助于与对象建立情感联结?让别人有兴趣听?
2.要保持思考的紧张感,我的问题应该如何环环相扣,保持紧张感与清晰性?
3.我是否需要加入一些幽默元素又不流于油滑,不妨碍主题的严肃性?
考虑好了?那就重新修改演讲稿吧,一边修改,一边在头脑中模拟想象现场感。
祝你演讲成功!
哦,对了——
你发现我说得轻巧,实际上做起来很难吧?
如果上面所讲的你不理解,可以让父母或老师解释给你听。不过,知易行难,演讲不是通过阅读文章来学习的,这只是路标,演讲是实战中形成的。你会失败许多次,但只要坚持下去,三年,六年,那么,回报将是丰厚的。
因为,当你进入大学,步入社会,你会感激这个舞台。
它教会你的,可能比你以为的还要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