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W老公 锦是家中独子,今年30岁,家里条件属于即使不干活生个孩子也饿不死的那种,由于性格内向,不大爱与人过多交流,父母害怕孩子受苦,28岁之前在父母的支持下,一直无忧无虑的全国各地到处拜师求学,结婚后,在婆婆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小店,生意不冷也不淡,W常认为只要在经营策略上稍微再用点心,其实可以更好的,但每每W和老公提出一些想法,希望他可以协助帮忙实施时,却被婆婆阻拦了,婆婆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着急挣钱啊,没钱,告诉我,妈给你们“。其实W心里明白,婆婆是心疼老公怕他吃苦。可是男人不该是天,一个家的顶梁柱么?不经历点风吹雨打,又怎能真正支撑一个家呢?而且我们的父母已然在日渐老去.....
在城市生活的很多父母,卯足火力拼命赚钱,宁可苦自己也不愿苦孩子,每月上万的补习费,动则上百万千万的学区房,自己却连件好点的衣服都舍不得买,记得老公的表姐曾和我说:“以前没生娃的时候,常想有娃了,有钱就有钱的带法,没钱就没钱的带法,可当娃真生下来后,哪怕自己不吃不喝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
其实 不论家境贫富,父母都想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人间最美的天使,可是殊不知,父母过多的宠爱和无条件的给予,从短期来看,确实让孩子轻松了,但却在无意识中将孩子打成了精神残疾,成年巨婴。
(二)
美国股神巴菲特曾说:“有时你给孩子一把金汤匙,没准是把金匕首”
沃伦.巴菲特,美国福布斯榜上位列前茅的世界富豪,一生拥有财富超过1000亿美元,在这个世界上,比他更富有的恐怕不多,他最疼爱的小儿子彼得,从小就非常热爱音乐,并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在自己的音乐事业创业初期,因为资金不够,事业遭遇瓶颈,为了解决问题,彼得想到了向父亲借钱。
当彼得鼓足勇气,走到父亲跟前,刚开口向父亲借钱时,立马就遭到了父亲的拒绝!“难道我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你需要钱,可以去向银行贷款啊”彼得狠狠的瞪了父亲一眼,连招呼也没打便拂袖而去!
后来彼得向银行贷款借了钱,解决了燃眉之急,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对父亲的无情一直无法真正释怀,但随着事业的开展,彼得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在后来的回忆中感慨的说:在归还贷款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要多不知多少倍,现在想来,父亲当时的做法是多么的富有远见。”
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很多时候,许多表面看似正确的道理其实未必如此,“无条件的金钱给予”“无条件的遮风挡雨””未必都是真正的爱,你要记住,孩子是我们死后还要活很久的人,你帮孩子把困难和挫折都挡在门外,从短期来看,他暂时安逸了,可是你们走后,他的人生呢?所有之前堆积的问题很可能一股脑儿的冲过来,稍稍不甚,却足以毁了一个人……
(三)
想起一个有趣的故事。
“我们家很有钱吗?”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爸爸。
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但你没有。”所以美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了,就成就了百年企业。
同样,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所以,中国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的产业,很快挥霍殆尽。所以,古语云:“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
不同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父母的观念里藏着孩子的未来,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多少金钱,多少房产,而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能真正独当一面的人。
清朝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过多的物质给予,过多的一手包办,并不会让孩子的人生增添多少幸福和快乐,来得太容易的东西,一般都会很难去珍惜,人性如此。
更何况人的一生不单单只为赚钱而活,赚钱只是手段,比手段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挫折和失败中跌倒又爬起
有时学会放手,就是最大的成全。毕竟没有人能真正陪伴我们永远,除了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