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道家

作者: 散翎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21:33 被阅读0次

身为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为了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免不了要和书交个朋友。而只要你读书,那么身为中国人,一辈子免不了会有一阵痴迷于传统文化。

但是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这三大古代百科全书任何一套拿出来,那真是砸晕你没商量。但是了解传统文化有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捷径。那便是先秦诸子。

但是就算是先秦诸子同样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光有名有姓的就有189家。你问没名的?那不好意思,没法统计啊。好在我们的古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删选出了所谓九流十家。而其中最为我们众人所熟知的便是儒道两家。

虽然在先秦时期儒墨并称两大当世显学,不过到随着时光的推移,道家渐渐能与儒家所抗衡,成为了与儒、释并称的三教之一。今天就来聊聊道家这个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首先澄清一个事实,道家可不是练气入体、坐忘飞升的那个玩意,那个东西叫道教,是由东汉末年的张道陵张天师创立的天师道慢慢发展的。回到正题,为什么要说道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呢?

很简单,现在我们大陆兴起了一股所谓国学热。孔子学院更是开遍世界各地。我们号称要复兴传统文化,但是你仔细一看,发现不对啊,这个所谓的国学为什么全都是讲礼义廉耻的四维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这种东西说到底,不全都是儒家那一套吗?

难道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有儒家吗?先不说中国自汉至清一以贯之的统治方法叫外儒内法。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实际上也依赖法家思想。退一步说,道家在历史上可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啊。

自春秋战国渐渐形成道家且不谈。西汉初年,刘邦病逝,吕后辅政,采用的治国方略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黄老之学,而且效果并不错,文景之治可谓历史上少有的所谓盛世。

到达东汉末年,时光车轮飞速碾过,我们迎来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大分裂时期——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个时候文人士大夫最崇尚的东西是什么?是以清谈、嗑药、名士风流为代表的魏晋玄学。而魏晋玄学的源头又在哪里?自然还是本期主角道家了。

时光列车继续缓缓向前行驶,碾过了唐,经过了宋,路过了元,这期间李白、苏轼等等无数文人墨客在失意时都免不了要舀一碗道家的水痛饮。。。当我们来到明朝时,一代大贤王阳明更是集儒释道三家为一体,创出了心学。连日俄之战一战成名的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都不得不低下那高傲的头颅,心悦诚服的说一句“一生俯首拜阳明。”而王阳明受到的道家影响,光从他的名字便可见一斑。。。

可以说道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从未远去,你见或不见,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离不弃。说到这里,你还会轻视道家吗?还不赶紧拿出一本道家典籍长长见识,以后再说到传统文化时,你也能巴拉巴拉一套,说出个一二三来。记得当你再听到别人说传统文化就是仁和礼时,你可以亲切而和蔼的告诉他:你说的不对。。。

相关文章

  • 道家论

    道家大都是从史官中分离出来的,他们经历、记载了历代的成败、存亡、祸福的经验教训,懂得执政的要点和根本,清静无为,善...

  •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道家名称始自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教的名称见于汉末的《老子想尔注》。 刘勰作《灭惑论》,即将道家定为“三品”:“...

  • 论论道家

    身为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为了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免不了要和书交个朋友。而只要你读书,...

  • 道教与道家有关“道”的相通之处

    道教与道家理论的血脉相通处,主要体现在形而上之道论上,特别是道体论上以及养生论上。在道论方面,一般道教信徒和初期道...

  • 夜归头冰凉

    夜归头冰凉 忆起道家论 常在月下颠 能活九十九

  • 三言二语戳破禅宗面目

    禅宗自性论与佛性论是汉土偏道家玄学“无中生有”世界观格义并在儒家攻击下圆融的产物,已经和孟子的“性善论”合流,向儒...

  • 道论之六:道家的人性论

    道家的人性论,还请小心领悟。儒家先生后来对道家人性论的解释,严重跑偏。由此决定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 一盏明烛,能够...

  • 从列国到帝国(七)

    重读法家 前面我们讲了儒家,孔子(王官学)、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讲了道家的庄子(相忘于江湖)和老子(乱...

  • 道教的神灵

    道家思想里,包容一切思想,大道之下,包容无神论和有神论的所有,这就是道的广博和大气。 无神论不代表否定一切,华夏式...

  • 觉知“不完美”

    “心灵的事,要慢慢来”。 ———申荷永 道家哲学阴阳论的观点,小到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论道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ub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