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明明已经焦虑的不行,为什么总是拖延不不行动?
原因有两个:
1.来自内部的: 主观认为,做多错多,不如不做。
只要做事,就一定会有问题,这是现实-无论何人,无论何事。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肯定不是在做事,那是在做梦。
遇到困难,心平气和面对就好,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常态。
一定要敢于接受这个现实,这是前提。如何改变?勤能补拙。
2.来自外部: 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你会发现,很多人擅长评价别人,即使他们自己没有做过,他们也可以设想做好应该是什么样子。所以当自己遇到困难,事先会想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会不会肯定自己?这也就造成很多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常态。
永远不要再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最好?
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02 趋利避害是大脑本能反应。
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某件事,很可能是因为那件事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
现实中,这种现象无处不在,回邮件喜欢跳简单容易的先处理,把困难复杂的留在最后; 学英语总爱做听力和阅读理解,但不练口语和写作。喜欢大量看书听书,但就不爱写读书笔记。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就说过,大脑总爱挑选出那些不太费脑子的事情来做,这是顺着我们的生理习惯来,比如看书,这是顺境,不管你吸收没吸收,你都会在固定时间内完成阅读。
你以为读了很多书,就变得很强了,但真正有用的读书笔记,你却因为没时间,太麻烦而懒得做。因为摘抄和思考这些多数是枯燥的,但只有反复经历这些枯燥,心智才能有所成长。
读书最有价值的,是知行合一,将书中有用知识现在就做起来,这才不是纸上谈兵。不用为了读书而读书,每本书哪怕只学到一点,你运用起来,改变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才是你读书的精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