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读《茶经》

作者: 爱茶闲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4-23 18:15 被阅读6次

        茶之为饮,始自西汉,渐浓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普及于明清,繁荣于当代。

        茶 ,初为药食,后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世俗生活必须品。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众多文人墨客开始青睐茶事,饮茶,也逐渐成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高雅文化艺术,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茶文化。

        作为一个爱茶闲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兴趣的人,学习茶文化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丰,感触颇深,遂有了与同样爱茶爱茶文化的诸君分享所学的想法。

        那从何说起呢?

        既然是学习茶文化,史上最伟大的著作《茶经》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所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将与各位有缘人一起来学习这部伟大的茶学经典。

      在学习《茶经》之前,将对中国茶及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做个简单介绍,以便对中国茶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一点小申明:

        本人只是一个茶及茶文化的学人和追随者,并非专家权威;旨在分享学习,并非讲课授业。

        所以也敬请诸君冷静旁观、理智取舍。当然,既然是分享、学习,也非常欢迎各位多提意见多吐槽,以期在学习茶、传播茶文化的路上共同成长。

        好了,进入正题。

     

茶之起源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六之饮)

      茶之为饮始自西汉

      一般认为,虽然中国人发现茶、利用茶要远在西汉以前,但中国的饮茶之风应该始于西汉,而且多集中在四川一带。

        为何?

      其一,西汉时期对茶做过记录的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均是四川人。

        王褒的《僮约》是西汉习俗文化的代表作,文中提到“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武阳即是指今四川彭山县。这说明,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时,茶便已出现在四川市场上,并且已经出现较为完备的茶具。

      其二, 陆羽《茶经》一之源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巴山峡川”即是指四川、重庆、湖北等边境山地。

        由此可知,巴蜀应是我国较早产生饮茶习俗的地区之一。

        这一时期,饮茶虽然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但饮茶的风气已逐渐形成了。

茶文化之源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文化,应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这期间,与茶相关的文献记载并不多。

        西晋孙楚的《出歌》:“姜桂茶荈出巴蜀”。这可能是茶出现在诗文中最早的记载了。

        西晋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诗》中写到:“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其他,鲜有发现“茶”出现在诗文等作品中,也可推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开始出现,但还处于萌芽阶段。

        一直到唐代,随着饮茶的兴盛,基于饮茶的茶文化也开始兴起,“茶”逐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茶诗文。

        而最具代表性、具有划时代重大历史意义的是——出现了一部伟大的茶学专著——《茶经》。

      《茶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茶文化发展到唐代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独立的、全国性的文化形态。

      也就是说,《茶经》,是中国茶文化正式兴起的重要标志。

下期预告: 陆羽其人

              《茶经》其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我一起读《茶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eb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