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电影』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戳中5亿家长的痛点、无数人看完都在反思的,又是一部印度神作

戳中5亿家长的痛点、无数人看完都在反思的,又是一部印度神作

作者: 假装大导演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10:01 被阅读0次

    不要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你是要跑哪儿去,才这么着急让孩子到达人生的终点。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多么纯朴的一句口号。

    其衍生出的另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是一句漂亮的咒语,俘虏了中国5亿家庭、众多父母和准父母们的痛点。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还没有一部电影,能戳中或敢戳中这一痛点。而与我们文化迥异的印度,却将它拍了出来。

    有孩子的、正在考虑要不要孩子的、出身普通的、通过自己奋斗觉得目前过得还行的、因为切实被知识改变了命运现在无比重视教育的…假导建议,一定要看。

    看完你一定会懂:这哪里是印度电影?这分明是操着奇怪方言的本土纪录片!

    这部印度电影,名叫:《起跑线》

    影片讲述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皮雅,不输在起跑线上,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接受好教育的故事。

    这对夫妻俩,经营着一家自己的店,收入不菲,属于当地商业大亨级别。算是印度的中产阶层家庭

    他们不缺钱。但是作为父母,米图跟几亿中国妈妈一模一样,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不想让孩子错过当年自己错过的遗憾。他们想让女儿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所以,必须要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上当地最好的学校。哦漏,是最好的名校幼儿园

    他们按照权威数据统计公布的学校排名,挨个考察。

    考察的路上,爸爸拉吉的内心,其实是拒绝的。当学校环境太好,他就会忍不住吐槽。毕竟这涉及到搬家换学区房

    这一点也跟中国家庭,出奇的相似。

    最后妈妈米图下定决心要报名后,却发现:报名这些顶级的幼儿园,远远不止是要买附近的学区房,家长也要接受考试审核

    对此,爸爸拉吉质疑:是否有必要挤破脑袋让女儿上名校

    妈妈米图却非常激动的表示,“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

    妈妈米图认为,自己正是因为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所以才只能待在中产阶级。

    她还认为,好的学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而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

    妈妈米图话,一语道破印度重视教育的本质: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取得优势,爬上更高的阶级。

    这和我们中国父母的“起跑线理论”,不谋而合。我们的父母也深信不疑“教育可以决定命运”。

    这个“命运”,也就是妈妈米图所说的“阶级”。命运越好,阶级越高

    为此,拉吉和米图起早贪黑,排长长长长的领表格队伍为女儿报名。

    排队的个中辛苦,堪比春节抢票,必须24小时守着,稍有不慎就被人抢了位置。

    其实这体力活,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严格的家长考核

    为此,拉吉和米图夫妻两,还进行了家长考试培训。 要学基础数学学基本礼仪上英文课,甚至还要学游泳

    培训老师,还为他们准备了面试题库以及标准答案,让他们背下来。

    因为学校的面试官会问父母很多刁钻的问题,来判断家长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观……

    而拉吉米图夫妻俩,不经过模拟,肯定是不会过关的:

    除了这些,父母的谈吐思维、衣着品味等等也要纳入考量。

    于是,出身寒门的拉吉米图夫妇,花重金搬进了学区房,开始假装上流社会的人士,试图融入进去学习。

    但他们的穿衣品位,总显得与四周格格不入。因为他们只知道往身上堆砌名牌,以为那就是时尚。

    经过时装界人士的指导,他们解决了这个面子问题。

    顺利经过面试后,夫妻二人在等待出结果的这段时间里,走遍了附近的庙宇和教堂。

    参拜了印度神、佛教、基督教等各种神,连自己也嘟囔说,拜了这么多神,希望神们之间不要互相推诿。

    然而,他们一番烧钱又费力的奔波,根本就没有换来女儿的录取。

    拉吉家的女儿落选了,而且是4所学校全部落选!

    落选的理由简单又可笑: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

    看到此处,我真的被扎心了。

    原来就算你勤勤恳恳奋斗十几年,摆脱了经济差距,却依旧摆脱不了阶级固化。

    逆袭变身为有钱人,你依旧不能用一套学区房,改变你的阶层,你孩子的阶层。更何况我们泱泱大中国,那学区房已经不是「天价」二字可以形容的。

    是的,阶级分化不可怕,阶级固化才是最可怕的。这一点,在他们的女儿皮雅,被小区孩子们拒绝一起玩耍,可窥见一斑。

    名校前五的学校,现在只剩下排名第一的德里文法学校

    夫妻俩正路走不通,只好选择走后门。他们想托关系,让在政府工作的朋友写封推荐信

    甚至还提了一袋钱准备去给学校做捐赠

    结果朋友告诉他们,这样也是徒劳。校长非常严格,会直接把推荐信撕了!

    夫妻二人束手无策之际,顾问给指了条明(邪)路(道):以贫困生的名义申请入学。

    因为政府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有规定的照顾政策:每所学校必须预留25%的学位给贫困孩子。

    拉吉米图夫妻俩,可以假装成贫困家庭,争取这一名额。即使知道这是违法的事,但他们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他们找到一个黑市,对方声称只要给钱,就可以搞定贫困生认定的所有文件。连最后的抽签环节都能作弊,保证100%录取。

    爸爸拉吉交了钱,本以为这下高枕无忧了。却发生了严查“伪造贫困生入学”利益链的筛查。

    做戏做到底,夫妻俩只能装穷人装到底。否则查出来,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于是,他们一家真的住进了平民窟,学会了假装穷人。

    故事的最后,我不想在此剧透。我能说的是,政府的这项照顾政策,穷人根本没有受惠。

    因为相关人员的腐败和教育资源的紧缺,学校已经把教育当作一门生意

    而这也正是,学校会根据父母阶层,挑选学生的根源所在。

    很明显,整部电影就是在戏谑讽刺教育的不公平

    而这种不公平,也存在于我们中国教育中。教育体制的问题,你我或许无能为力。但你我力所能及的是,做好家庭教育。

    所以,必须思考的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为了孩子好吗?

    “起跑线”作为父母口中的常提词,在这部电影里,可以说被呈现的淋漓尽致。

    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现已被广泛用在各类学习班招生广告中。

    事实上,这句红遍大江南北的广告语,并非出自教育专家之口

    它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一家药企的广告词,为宣传其生产的补钙“壮骨颗粒”。其广告原文“治疗儿童缺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就是这句广告语,深深抓住了5亿中国家长的痛点。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打小参加各种培训班,生怕被别人家的小孩超越了。

    相反,在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的德国,其宪法是禁止学前教育。也就是说: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德国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30多年过去了,这句口号让中国家长深信不疑。他们从来都没有想明白过:

    自己成了孩子的起跑线,更是孩子的天花板。

    家长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人,代表了他认为的社会人应有的高度。也就是说,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决定你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跑,怎么跑。

    影片的最后,有一句台词说「你们使尽办法让他们入学,不是在帮他们,事实上,是他们在帮你们」”

    这句话,醍醐灌顶。

    孩子学业有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帮助家长得到了亲戚的羡慕、邻居的称赞、老一辈的赏识,让父母觉得做人真成功。

    说难听一点,其实家长你是以爱的名义,把孩子当做赚取面子的道具。

    即使进了名校又如何?现实远比电影残酷的多,你以为进入名校,万事就不用愁,那太天真了。因为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如何在节日打点各个老师关系?如何在微信小组不动声色拍老师马屁?如何帮孩子结交优秀的朋友?如何多替老师做事,给孩子争取更好的照顾?如何给孩子报兴趣班增加比拼砝码?

    还有近期火爆朋友圈的家委会选举,你觉得他们为啥这么拼?

    在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受伤受累受影响最大的始终只有孩子。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戳中5亿家长的痛点、无数人看完都在反思的,又是一部印度神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ba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