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文化

作者: 半道残阳铺水中 | 来源:发表于2016-05-29 09:27 被阅读125次

     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的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

                                              ——《四世同堂》

   这是我看到的,最令我心神一颤的一段话。是那么干脆,那么清晰的指出了我们国人自身的弱点和日本人的偏见。

   我不禁要问,是什么带来这个偏见?回答是肯定的。是我们自己,不是别人。1978年,伪剧军数量达到78000,汪精卫投敌后,伪军数量更是达到145000,上升了总数的85%。数量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一组组的数据,有多么的令人心痛。

  中国是一个绵延了数千年的文化大国。没错,我们是历史文化悠久。但只要是文化,就会如同玩家手中的骰子,八面玲珑,各有利弊。北平是我们文化的象征,更是文化的凝练,是我们所敬畏的和崇拜的。但是,战乱来了,他似乎不再那么神秘高尚,失去了那种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的美。暴露出了那里的肮脏与不堪,我们国民的劣根性也展露无遗,没有任何的遮掩与修饰。

 被侵略了的北平,在老北京人的观念中好像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换了一个统治者。只要他们不伤我,我依然乐得悠闲,相安无事的苟且,说着自己的诗意与远方。他们的安逸与爱好和平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不是后天怎样,而是生活在了那样一个的文化的大家庭里,耳濡目染。和气生财不想打架,只要安稳度日即可,四世同堂,一起被奴役,不知何去何从,马马虎虎的活着。多么的讽刺啊!

   爱看热闹又是我们北平的一道文化特色。保定沦陷,来不及追悼之际,已有人欢天喜地的庆祝自己亡国亡家,又有热闹可以看了。街边喧闹的叫卖,新鲜的水果,热腾腾的北京豆汁儿,沿街走巷吆喝着冰糖葫芦……无知的人们不关心国事,不关心家事,只图自己安乐,冠晓荷瑞丰等人更是其代表人物。只要自己安乐,家亡,国破,与我何干?真是可笑至极。正是这帮苟且偷生的人,让他国之人蔑视侮辱了中华同胞,出卖了中国人的血性与灵魂。

 你温柔,美丽,像一朵花。你的美丽是由你自己吸取水分,日光,而提供给世界的。可是,你缺乏着保卫自己的能力;你越美好,便越会招来那无情的手指,把你折断,使你死灭。一朵花,一座城,一个文化,恐怕都是如此!玫瑰的智慧不仅在乎它有色有香,而也在乎它有刺!刺与香美的联合才会使玫瑰安全,久远,繁荣!中国人都好,只是缺少自卫的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我们的怯懦与柔美。

 庆祝太原沦陷,没有一个人去庆祝,让一群什么都不懂,无知的孩童来庆祝。可悲啊!孩童选择了沉默,天安门和学生们好像不懂得炸弹与手枪有什么用处,沉默与淡漠仿佛也是一种武器,一种不武而可怕的武器。打着中日亲善的旗号,中国人是一个人一块糖就可以收买的吗?太原是他们炮弹和毒气来攻克的,难道有谁是不知道的吗?

 找不来其他人,乞丐又成了一种新兴力量,几顿饱饭即可。他们已经麻木,不再有充沛的感情来哀伤,也没有喜悦来庆祝。只求苟安一时。

 正是这样一群人,让日本人看到了一个扭曲的、丑陋的中国。让我大中国的面目全非。当然也有一批批有血性的人在抵抗,但若缺少了他们这群人,难道不是可以多些安慰和力量吗?

相关文章

  • 带刺的文化

    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

  • 带刺

    手中带刺 脚上也带刺 身上上下都带刺 连柔软的心也带刺 火热的太阳也融不化所有的刺

  • 带刺

    带刺

  • 带刺

    像仙人掌 说话总带刺 伤了所有触碰的人 胡乱的脾气 越是亲近越是轻易 像炸毛的刺猬 浑身是刺 受伤的不止一人 什么...

  • 带刺

    野花开在路边,平平无奇,无人注目。 但偶尔会有旅人停下脚步在路边休息,不经意间看到一旁的野花,觉得野花在此景略显...

  • 带刺

    后来真的是努力的让自己带上刺,我不想伤害别人,只是想保护自己,所以请你不要把我说得那么不堪。 带刺,却又不想扎到别...

  • 带刺

    还有一种长得和乌泡很像的,更小更透亮,粒粒也更分明的果子,还没完全成熟的是新鲜的红色,熟透了的就和葡萄一样变成了黑...

  • 带刺的玫瑰

    阳光斜射入水珠 ...

  • 带刺的世界

    勿穿行 带刺的世界 问候隔着空气 握手是禁忌 伤害随时随地 藏着看不见的游戏

  • 带刺的蔷薇

    1. “丽丽,借我点钱。” “又干嘛,我妈这个月给的生活费已经快没了,还有十天呢。” “你还不了解我吗?放心,很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带刺的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hq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