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叶子,两娃妈。心理学工作者,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3年。我开始决定坚持写作。这是我的第13篇原创手稿。
有一次,和老大玩的时候,他不小心撞到了我的肩膀,我非常痛,有点生气,就假装哭了。老大就赶紧来抱我,和我说对不起。
我看到他的眼神里满是抱歉和愧疚,有点心疼,我抱抱他,告诉他没有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越有真实的互动和交流,越无法避免可能会出现的伤害。
伤害是很正常的,当意识到我伤害到别人,我们会出现许多感受,最常见的是自责愧疚。这时候,为我们伤害到的人做点什么,能很好地缓解愧疚,比如说,语言上说对不起,肢体上的拥抱,行动上为他端杯水、煮一顿饭等等。
这是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伤害——愧疚——做出行为弥补,同时也是能量自然流动的过程。
但是,在二孩家庭,孩子间的无意伤害常常因大人的干预而变得不完整,进而导致了能量的停滞压抑。
最常见的情景是,老大(看似更有力量的一方)“伤害”到老二(看似更弱小的一方),老二的哭泣引来大人的注意,大人也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就开始责备老大。同时,切断了老大做出弥补行为的可能性。这时候,老大可能会经验到两种情绪,一是对“伤害”行为的愧疚,一是被责备的带来的情绪,可能是愤怒、愧疚或者其他的。当这些情绪无法清晰表达时,能量就会一点一点滞留。就像水库蓄水一样,当情绪的水库一点一点积满无法流动的水时,情绪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伺机找到宣泄的机会。
当两娃经历伤害事件时,最好的处理方式是,闭嘴,在一边观察。第一,确认安全性;第二,观察两娃的沟通情况;第三,顺势进行相应的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