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谈写作
读《病隙碎笔》 浅谈对文学的感悟

读《病隙碎笔》 浅谈对文学的感悟

作者: 叶风眠 | 来源:发表于2017-11-12 11:34 被阅读50次

    自从搬到这边向阳的寝室过来,每逢周末睡懒觉,一觉醒来阳光总会照在脸上,柔柔暖暖的,让你不再忍心睡下去。

    最近在看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很难想象一个被困在轮椅上的魂灵思想竟会这么深邃。今天我也来谈谈些许感悟吧!

    说到阳光,首先我想到了书里的一句话:一个明确走在晴天朗照中的人,很可能正在心魂的黑暗与迷茫中挣扎,黑夜与白昼之比因而更加悬殊。

    上周我参加了一个文学论坛,期间有一个环节就是观众向嘉宾提问。我准备了一个问题:作品是感性的,人是理性的,那么怎样看待文学创作的白昼与黑夜?当然我这里说的黑夜并不是贬义词。很可惜,由于举手的人太多,我没被叫到。我问这个问题其实自己是有困惑的。我们都认同,文学创作是感性的。一个作者生活再怎么丰富多彩,交际面再怎么广泛,你写作的时候总归要选一个地方,独自面对自己的魂灵,把你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你总不能一边与别人交际,一边随心所欲的写吧!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文学创作的黑暗。

    但是就传统来说,文学创作应该是光明的。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这个方面来说,人类的精神食粮是每个人都所需的,每个人都需要读书。所以文学不应该仅仅是作家的魂灵所塑造的,文学应该具有普遍的认同感。

    所以文学创作的白昼与黑夜,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史铁生又说:写作不过是为心魂寻一条活路,要在汪洋中找到一条船。

    是啊!我们写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缩影。说白了,我们的魂灵在探索。而文学,而写作就是这样一个介质,让我们的灵魂在孤独、落寞、无可依靠时,可以感受到远方的那一抹光亮与温暖。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自己的内心交流。所以史铁生说写作是心灵的探索。以前我是特别讨厌那些华而不实的文字的,比如那些读后让自己打鸡血的鸡汤文。但是自从听了林清玄先生在央视的《开讲了》演讲之后,我似乎不那么讨厌了。林先生说,从他一开始写作的时候母亲就教导他,一定要写美好的文字。人家愿意读你的文字,是要让读者心灵感受到慰藉,而不是把苦难强加给他们。

    在那些心灵鸡汤文的背后,也是一个个鲜活的魂灵啊,这也是他们魂灵的探索啊!读者之所以感觉到心灵受到毒害,是因为你内心与这一个个魂灵是认同的。不然的话,你的内心怎么会受到触动呢?我们没有必要要在读完每一篇文章之后都有所收获。文学也不该是这样功利的,阅读上我们不该锱铢必较。读者读书的时候实际上是两个灵魂的碰撞,如果作者行云流水的文字恰好写到你心里了,你有强烈的认同感了,那么你该庆幸,你的魂灵有一个知己了。但如果作者的文字没有让你感受到共鸣,或是你反对他(她)的观点,那也不打紧。你应该明白这是一个魂灵的自由表达,任何灵魂都不应该被圈禁,就像每个人都有话语权一样。

    读《病隙碎笔》 浅谈对文学的感悟

    史铁生先生又说:文学不能止于干预实际生活,而探问心魂的迷茫和意义才更是它的本分。

    我有一个也爱写文字的朋友,他曾经问我:“为什么我自己感觉我的文章都是记流水账?想认真写却又感觉没素材,是不是书读的太少了?”我也很坦诚的回复了他:“读书少这可能是一个方面,但不是全部。你或许是缺乏了思考吧!”这是困扰很多作者的问题,想表达又感觉没素材可以利用。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素材,只是我们思考的少了。文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源于生活。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从生活中总结与思考。这些思考在经过一个个黑夜以后就成了文学作品。所以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在心灵的思考与探索中产生的。文学不仅仅是表象的生活,而是从平凡的日子中用思想提炼出来的精华。

    史铁生先生的这本书真真使我感悟颇多,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病隙碎笔》 浅谈对文学的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dn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