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以心相交。以善为念,学会感恩。合伙做事也好,人际交往也好,都应珍惜缘分,珍惜时光。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行,必得善果。
——引言
车站候车大厅内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广播里工作人员用标准的普通话,提示按次序排队检票上车。
结束了一周的业务培训,今天要踏上归家的旅程,想像着小儿子期盼的眼神和他乖巧的样子,我归心似箭。我背着双肩包,左手持票,右手还拉着一个拉杆箱,随着人流向前蠕动,已接近到检票口。
“小伙子,你是去河南焦作吗?能不能帮一个忙?”有人问。
我转过头望着他,一脸的茫然。因为在北京这个陌生的大城市,距家乡千里之遥,我没有熟人,他一定是认错人了。
“小伙子!”他用手轻轻拍拍我的肩膀,目光里透着焦灼。这是一个中年男人,五官端正,语气诚恳。
原来,他也是焦作人,在一个公司做副经理,前几天来北京出差谈一个项目,原计划今天返回。昨晚,在农贸市场偶然发现有深海鳕鱼,想到老母亲最爱吃鳕鱼,毫不犹豫买了十斤,准备回家孝敬老人。谁知今早又接到公司老总电话,通知他转道去广州,与一个老客户谈业务。他立即退了回焦作的车票,可这十斤鳕鱼却成了老大难。大热的天,他不可能再拎到广州,再说去广州谈业务也不能确定归期。有人建议他寄回去,可那些年快递没有现在这样方便快捷,只能到邮局走邮件,千里迢迢,中途几次周转,到家早就坏掉了。思前想后,决定到车站碰碰运气,看能否有人帮忙捎回去。如果捎丢了,也就自认损失,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吧。
听了那人的解释,我一时纠结起来,既有被信任的幸福感,又担心中途出现什么差错,对不起人家的信任,还隐隐约约的有一丝惶恐。会不会有什么猫腻?比如在鱼肚内藏毒,电视里说过类似案例,一不留神可能无意间就当了毒贩的帮凶。
“你这么信任陌生人,不怕我据为己有?”我笑着问他。
“不瞒您说,我在这里站一个多小时了,一时半会不知找谁帮忙,也挺茫然。后来看您面善,就想拜托您,不知您……”
我故意逗他:“好吧,那我就拿去吃了,反正你也不认识我。”
“没关系,谁吃不是吃呀?就当新交了个朋友。”他爽朗地大笑起来。
这时,广播里提醒:“K589次列车开始检票了,去洛阳方向(途经焦作)的旅客,没检票的请尽快检票上车。”
我们匆忙留下了联系电话,彼此间都没顾上问姓名,我只说了声:“我姓刘”,就提上鱼袋子,匆匆走向检票口。
一路上,我小心呵护着鱼袋子,担心辜负了人家的嘱托,感到信任带来的压力。经过一天旅行,傍晚17时左右终于抵达焦作站。按约定,出站口是有人举牌接站的。可接站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就是没有人联系我,空旷的出站口只剩下我一个人,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说不清是焦虑还是烦恼。
我还是接通了那个中年男人的电话。原来,他母亲因病住院了,家里人忙得团团转,把接站拿鱼的事早忘得一干二净。电话里,中年男人一个劲地道歉,并说这十斤鳕鱼送给我了,也算我帮忙的一点谢意。
到家后,看到鱼已化冻发软,马上装入冰箱,并叮嘱妻子不要动,这是人家的东西。
转过天,问清了他母亲的住院地址,把鱼直接送到病房里,亲手交给他老母亲的家人。这时,我如释重负,好像完成了一件神圣的使命。
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一想起来,还有一种被信任的温暖和助人为乐的愉悦,常常当成趣闻给朋友们讲。这种彼此信任的温暖历久弥香,常思常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