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每天写1000字
解读《道德经》之方法论:心理健康,适应变化,重点在于谁来改变

解读《道德经》之方法论:心理健康,适应变化,重点在于谁来改变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3-08-19 08:49 被阅读0次

《道德经》哲学思想就是辩证法,辩证法重点在于“变化”,客观世界的变化如天气好接受,主观世界的变化如情绪不好接受。

接受心理世界的变化,变好是变化,变差也是变化,接受不同观点、不良情绪、不适行为,这是老子辩证法思想忠告。

辩证法思想属于世界观范畴,作为认知理论来指导生活,这就成为了方法论。

老子方法论是什么呢?对应现实生活就是促进心理健康,包括自我关系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简而言之是适应变化和如其所是。

对于自我关系而言,心理健康方法论就是“适应变化”,这是心理健康五要素之一。

老子给出的忠告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也就是采谦卑示弱的方式处理事情。

这个处事方式就是从自我做起,通过自我改变,而不是改变外界,来适应环境变化。

比如环境很差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一般是怨天尤人,指责社会,甚至丧失希望,没有信心,忧心忡忡,这里隐含的是试图改变外部环境来让自己心理正常。

问题在于外部环境虽然不是物理世界不可改变,但是时代潮流变化也非个人人力可以扭转,因此改变环境只能是痛苦无用的想法。

在老子看来,改变环境和改变他人出发点就是不对的,因为只能通过改变自我来适应环境,这就是主动示弱。

遇到事情时候谁来改变?是别人改变,还是自己改变,哪个究竟更为靠谱呢?不言而喻,改变自我才是唯一可行方式。

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我们本能先改变环境,受挫后才会改变自己,前者是初级控制,后者是次级控制。

举个例子,有人打了我们一拳,我们本能会回他一脚,这就是初级控制,来适应变化,如果效果不好或者不能这么冲动,就会采取其他应对方式,如表达诉求等,就成为次级控制。

从心理发展角度看,次级控制能力是需要学习的,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自我不容易,而推诿责备试图改变环境那么容易。

因此,老子倡导的示弱做法才会如他所言,“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是逆本能做法,是克服初级控制本能的次级控制。

接受辩证法世界观,重点在于接受心理世界的变化,而适应变化的方法论,重点解决谁来改变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我,而不是试图改变环境。

相关文章

  • 《道德经》读书笔记(20)

    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启《道德经》解读新视角。 原文: 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è),...

  • 关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服务是运...

  • 改变,是人生最好的适应法则

    01“恐龙族”的改变之痛 人最怕的就是无法视变化为正常现象,他们没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包括步调、观念、做事的弹性和效...

  • 人生只有一件事情

    人生要适应变化,一切都在改变,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或者主动地改变,或者被动地适应变化,总之改变是必然的,一成不变是...

  • 四大障碍阻碍我们的改变

    2021.3.23 社会的变化、行业的变化、角色的变化,需要我们也能改变,能快速改变的人,也是能最适应环境,打破舒...

  • 《道德经》没有权威

    关键词:道德经解读 解读《道德经》没有人敢称权威,老子也不行。 今天的菜单: 《道德经》一折。 解读《道德经》,没...

  • 从《道德经》中解读财富智慧五

    从道德经中解读财富5 道德经有三个内涵 第一个内涵:没有永远。 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化,我们只是变化中的一个片...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三十五)是以圣人终不自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解读。 上章回顾 行王道之...

  • 怎样评估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以下是评估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后,仍...

  • 关于慢生活

    生命数字中给我的解读中有一项“想法很多”,自己总觉得这个解读的重点不在于想法多,而在于做的少,又或是虽然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道德经》之方法论:心理健康,适应变化,重点在于谁来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sc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