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南,澳大利亚
我曾经坐在炉火旁,静听檐水欢乐
轻快地歌唱,知道树林吮足了雨水
在即将降临的黎明,会有新鲜的嫩叶,
在晨光中闪烁,连叶底幽处也阴凉生辉。
而当今我倾听,心中却渐渐发冷,我的思想远远掠过,
空旷苦涩的大海,贫瘠荒芜的峡谷溪岸
和无法居住的山地,那儿没人能享受上帝的福泽,
于是,炉火便失去温暖,家变得十分遥远。
我的心多么苍老,多么苍老,
当早晨十分清新,我有否哼起歌?
走过了多少路,记不清离开了
多少住所,每次离去
仍像离开我心的一部分,
我苍老的心呵,我曾耗尽以营构我的家
而留下的惟有憾恨的记忆。
因而我坐在这路旁小屋等待
直到听到昔日的风汇聚呼号
我将再次离去,让炉火的余烬
静静碎成白灰和飞尘,
看道路在面前延伸,空旷而灰白,
我的衣服、住所再次如包容一切的风
而我的心完全充斥了它无情的呼啸。
注,克里斯托弗·布伦南(1870-1932),澳大利亚人。他是个学者,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因患癌症而亡。他的诗精致、纤巧、朦胧,爱用隐喻,较多地表现出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特别是马拉美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诗集:1913》。

长歌论曰,此诗明曦清戾,叙及徘徊之志,怀其往昔之景,而着情于将来之谜。大而观之,词若扶苏之林,细觅而览,又似居峡岸溪谷,其隐秘如此,大抵其情难测也。若至于温馨之忆,失意之笔,则有以我驭物之风也。若追其流,怕也离不开他的理想,“我们不是用诗来表达完美,而是表达我们缺少完美,期待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