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胜于言”是曾经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所说,也是清华大学“校风”。对于清华大学来说,这是校风,同样对于家长来说,这不失为一种“家风”。
“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
前不久的三八妇女节,单位搞活动,下班后摘草莓,并聚餐,很多同事就把孩子接了过来玩。吃饭的时候,一个同事的女儿四岁的小姑娘,不愿意吃饭,就只想喝饮料。
妈妈就说了,“你要是不把饭吃完,妈妈就不带你回去。”小姑娘无动于衷,还是继续喝饮料。“你再这样,妈妈下次绝对不带你出来了。”
然而这些威胁用多了,孩子机灵得很,他们很快就知道,这些威胁根本就不会也不可能实现。然而却被家长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地用着。
那么言必求实意味着你说的话要实在,是真真能够做到的。而不是夸大而并不能做到的威胁。
如果我同事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她可以这样说,“你要是再不吃饭,妈妈就会把你的饮料收起来。”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也是能立马实现的。如果孩子还是不吃饭,立即态度坚决而和善地收起饮料。
更不能害怕孩子会哭闹而妥协,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家长会有更多顾虑。正是因为这个顾虑,才会让孩子抓住你的软肋,进而控制你。
坚定一次,哭闹一次。坚定两次,哭闹两次,坚定三次,估计就不会想哭闹了。孩子会很快明白,哭闹也没用。同时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全程你都是和善的,没有脾气的处理这个事情。
所以六六稍微懂事起就经历过了“他在闹,而我在笑”的局面,所以很少会真正闹起来。有时暴躁了,我就会温柔对他说:
“Don’t be so grumpy ,OK?(不要烦躁,好吗?)”
他就会马上息怒下来,点点头,说好。
“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以行证言。
“和你说过多少次了......”,这句话好像流传了很多年,一直传到了现在做父母的我们手上。
我爸爸是个粗人,他对小时候的我经常挂在嘴边怒气冲冲的一句话便是,“你还要我说多少遍?猪都教会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也会不假思索和六六说,“妈妈早就告诉过你了......”,每次脱口而出后便想马上收回来。也是因为从小长辈们早已将这句话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脑海,想改却不是一两天的事。
这几句话相差无几,你对孩子反复强调的事情,不厌其烦地说,结果孩子却没有一次听进去了,继续做着相反的行为,与你的强调背道而驰。于是,他们不仅学会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还学会了他的行为和你的语言的不一致。
而且亲子关系也开始越来越差。孩子很是烦恼你的和尚念经或剑拔弩张,你的语言随着孩子一次次不听而越来越锋利,剪落了与孩子之间亲情的纽带。一个孩子说,我妈妈太啰嗦了,每天念得我太烦了。
如果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只需要“以行证言”。
昨晚六六躺在床上了要睡觉了,可还在拿着我的手机,不肯给我。我二话不说,毫不犹豫,抢了过去。我用行动告诉他,他应该睡觉了,不能再玩手机了。他也习惯了妈妈这样,一声也不哼地抱着我就准备睡觉了。
语言为什么会如此无力?无论是你讲道理还是发脾气,都是你们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此时心都给理智筑了一道心墙。自然语言遇到了障碍。这时选择性失聋。即使孩子用沉默来回应你,孩子的心里也是抗拒的。
六六是个贪玩的孩子,每次睡觉时间到了,他都会拒绝马上睡觉。我也不多说,自己径直开始脱衣服,把被子铺好,把大灯关了,开昏暗的小灯,并不再理他,自己睡觉。小家伙自觉没趣,也会躺下来等着你给他脱衣服。
好校风成就百年名校,好家风成就教养家庭。“行胜于言”,不仅仅是好的校风,也是好家风。
下回再继续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