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奇怪,自从发现“微信读书”具有记录阅读时长的功能并下载使用之后,我莫名地就获得了读书的动力。
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集邮爱好者的集邮或以前的小孩子收藏方便面包里的卡片,但又不尽相同。
集邮爱好者的集邮和小孩子收藏方便面包里的卡片,有些强迫症和完美主义的倾向,总觉得没有集齐或收藏一整套就是不圆满的、残缺的,为了避免和弥补这种残缺,他们就想方设法地去收集、去购买。一些商家也就利用这一点,设计一些需要收集成整套的东西,以此来吸引这些人。
可是我从“微信读书”记录阅读时长的功能中获得的读书动力,与此稍有不同,这种动力更像是电子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从不断地升级中获得一种满足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以前,若是手头有一点点空闲时间,我几乎不会选择去读书,可能潜意识中会觉得:时间太短,读也读不了多少,还是放松一下,刷刷其他软件吧!于是,某音、某信、某书等等,轮换着刷。可是,这样不停地刷刷刷,无所事事地消磨,浪费掉的时间也是很多的。
自从发现“微信读书”具有记录阅读时长的功能并且可以精确到分钟后,上面那种想法就改变了,因为,只要打开微信读书进行阅读,阅读所花的每一分钟都会被记录下来。
被记录下来的阅读时长越多,自然就意味着阅读量也越多。
先不管阅读有没有给读者带来什么收获,起码这种阅读时长和阅读量的积累,可以使读者(我)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进而获得一种获得感和成就感。这种获得感和成就感会使读者(我)像电子游戏的玩家一样,想要不停地打怪,见缝插针地阅读,以提高自己的等级(阅读时长和阅读量)。
而且,记录阅读时长的功能,可以使我们对自己每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更加地一目了然,方便我们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读书计划,这也给阅读带来了便利。
我暗自思考:为什么看到阅读时长的积累,我就会获得阅读的动力,就会得到一种获得感和成就感呢?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呢?
想来,可能是因为,这种积累起来的阅读时长和阅读量具有一种“确定”的性质,它们可以明确地告诉我:在过去的某一段时间内,我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在阅读上,我读了这么多的书。
这个阅读的结果是可以被记录的、可量化的、肉眼可见的、确定无疑的,而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看不到的、不可捉摸的、不可确定的。
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渴求一切可以确定的东西。
微信读书的阅读时长记录功能,使阅读这件事变成了可以被记录、可以量化的东西,使它具有了确定性。
可能,正是这种确定性,给了我阅读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