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收藏。想法商海风云
无论“状元”死没死,都不该是我们消费的话题

无论“状元”死没死,都不该是我们消费的话题

作者: 陈仲卿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5:39 被阅读31次

    - 01 -

    前几天,自媒体达人咪蒙摊上事了。

    她旗下的写手精心炮制了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本来已经成功引起了舆论狂潮,结果没几天就啪啪打脸,被网友们扒得漏洞百出。

    于是大家开始对文章极力渲染的悲怆气氛免疫,并因矫揉造作,贩卖焦虑的无良无耻而恶心到吐。

    寒门,状元,死亡,每一个词都能吊起群众关注,每一个都是对芸芸众生的精准射击。其手法,无非是把名校出身的高端人士在社会上遭遇的不幸和落差,揭露给大伙看,顺便制造恐慌、焦虑,甚至勾起大家的快感。

    看,当年考高分的也有今天;瞧,飞得越高跌得越惨,读那么多书还不如平平安安过一生。

    咪蒙一路发达走到现在,已经毁誉参半了,她的徒弟们青出于蓝,在玩弄舆论方面更加露骨。

    社会很复杂,人性很复杂,所以人们很焦虑。有些文人在努力地抚慰焦虑,而有些人,则是拼命地利用焦虑。

    - 02 -

    焦虑来自哪里?当然是来自对比,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考清华的人和考三本的人。。。。。从小到大,从学校到社会,我们被比得还不够吗?

    过年前,我参加了几场同学聚会,高中的,大学的,大家除了聊聊生活工作,最关心的还是当年成绩拔步的同学如今混得怎么样。

    当年班上第一名考进北大的同学,大学没毕业就精神失常了,后来一直寄居在广东的亲戚家,做些简单的工作,还没有成家。每次聊到他,同学们都唏嘘不已,感叹第一名真不是人当的,承受的压力远非常人能想像。

    其他几位学霸,如今也从事着还不错的工作,但远不到飞黄腾达的程度。还有的为了北京户口,没有选择去名企赚大钱,而是考了公务员,有的甚至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去重点中学当老师,只为了孩子的将来。

    好在我当年学习一般,要不也得被大家拿来品头论足,也幸好我还没有堕入社会底层,否则还要被人耻笑。

    如果当年的第一名,现在依然混得好,我们可以说金子总会发光,优秀的人到哪都优秀;如果学霸现在高开低走,步履艰险,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

    《道德经》里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圣人的说法我们不一定要照做,但这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你尚贤,老百姓就会去争。

    - 03 -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每次考试,每个分数,都会牵动学校、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心。因为高考的成绩是平时一点一滴拼出来的,平时的分数也相当重要。当然,根子还是高考制度。

    有一年,某地有个高考标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虽然说得很残酷,但却很真实,录取名额不变,可不就是干掉别人才能成就自己吗?

    在优质资源紧缺的时代,考高分的人占尽了上风上水的好地方,也包揽了他人的羡慕、嫉妒,甚至恨。如果得知哪位状元同学后来没混好,跌入人生低谷,那么不会每个人都想着同情和帮助他。

    于是,这种对高分同学的复杂感情,就被一些写手拾起和利用。我们如果留意一些与学霸有关的文章,就会发现清北、状元、名校、留学生、这几个词会被反复使用。

    想像一下如果自己是一个写手,怎样拟标题会让阅读量激增?我来支几招:

    《美国硕士海归,HR只给我每月3000》
    《我是北大博士,却不敢参加同学聚会》
    《我的农村大学生同学,被安排和包工头相亲》

    仿佛只有蹂躏高材生,才能写出好文章。这不,咪蒙的弟子直接要把状元同学写死,这是极度想红吗?

    以致于有人调侃,状元同学们,不管你是省状元,市状元,还是县状元,赶紧出来冒个泡,要不大家以为你死了呢。

    - 04 -

    大家讨论编排第一名的同学,实际上就是自己的虚荣心,功利心在作怪。这样一来,同学会要变成攀比会,混得不好的也不好意思参与,就不奇怪了。

    过去,有人告诉我们,考高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就是成功。但我们有幸从应试教育的炼狱中逃出生天,为什么思想还要停留在资源短缺的时代,热衷于比来比去?

    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是高官厚禄也好,是萝卜青菜也罢,舒不舒服,何须别人的定义?

    我大学毕业后,和一群年轻人一同进了家大公司。那时候大家都是学生党,很单纯,以学理工,做技术为荣,觉得公司其他部门都是旁门左道。

    慢慢的,有些同学觉得干技术没劲,就想办法申请去了销售。当时我觉得这些人是技术不行才被淘汰的,心里暗暗鄙视。

    再后来,发现那些转岗的同学先买上了车和房。

    我这才意识到,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不光是会读书会做技术的人。如果赶上机遇,有些岗位赚的钱更多,创造的价值更大。

    同样是技术岗位,我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大牛都是名校毕业,也有普通高校的。他们并没有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但却能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且日复一日地钻研。

    天生我材必有用,做技术的可以成功,做销售的也可以成功,只要找准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 05 -

    现在很多文字工作者靠挑起公众的焦虑来收割流量,从中变现,可谓笔下全是文采,肚子里全是生意。之所以他们能得逞,根本原因还是源自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就像我自己,孩子马上要读小学了,我却买不起优质学区房,眼看前隔壁的小女孩入读名校;别人家每逢佳节就出国旅游,我只能去京郊山区。

    让人着急上火的事多着呢,焦虑简直就是生活的常态。

    那么怎么对待焦虑?科学分析,努力改变。

    有人说人生如棋,行棋无悔。我更觉得人生像一副牌,并不是每个人起手都有一副好牌,但我们可以把手里的牌打到最好。也许我们的原生家庭,先天条件不如人,别人起手有王炸,而自己只有258。但真正打起牌来,也能顺势得导,让别人的王炸使不出来。

    能不能考第一,当没当状元,都不应该成为别人消费的话题。既不要调侃别人,也不接受别人的消费。比被别人当作话题更可怕的,是自己甘受世俗标准的制约,迷失内心的追求。

    如果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能按自己的方式走出一条路,那么何必在意别人的评价?就像当年明月在《明朝的那些事儿》最后写的那样:成功,就是按自己的方式走完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论“状元”死没死,都不该是我们消费的话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ok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