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情绪掌控:如何控制暴力风险,让人生不翻船?
01.今日导读
亲爱的朋友们,很高兴遇见你,我是黄晓。今天继续为你解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和自己对话,倾听内心的冲突,找到背后的需求,做最想要的自己。在做自己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有时候,我们会遭遇暴力的风险,有时候,我们也会忍不住想使用暴力。
如何才能有效的防范这些风险,让自己不在关键时刻翻船呢?今天就来为你详细解读。
02.危机时刻如何沟通?
非暴力沟通,并非不让我们使用暴力,变成听话的小绵羊。遇到紧急、突发的暴力事件时,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观察,而是全力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和同伴。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比如孩子不听话,跑到马路边或楼顶玩耍,为了避免出意外,我们要立刻把他强制性的抱走。即便他在这个过程中又哭又闹,我们也要马上下手。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他不受伤害,到了安全环境后,我们可以用观察、感受、需要和需求去解释给他听。
比如你可以说:孩子,今天你跑到了马路上,我知道你很好奇,但是马路上有非常多的汽车,你随时都有被撞倒的危险,爸爸妈妈非常担心害怕,为了不让你遭到意外,我们强行把你抱开了。以后没有爸爸妈妈拉手的时候,一定不要再走到马路边上好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强行抱走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为了保护他们。如果我们事后用暴力沟通的方式去沟通,说出诸如“你给我老实点好不好,你怎么这么淘气,你是不是想让妈妈吓死,你再跑到路边我就不客气了”等等这类指责与命令,甚至我们真的想通过惩罚孩子去让他们长记性,比如打孩子几下,这无异于强行伤害。
孩子会想,我今天去马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危险,结果还被妈妈拉过来又打又骂的,真的好委屈。以后再也不想和妈妈说话了,真的希望自己赶快长大,早点逃脱妈妈的控制。你看,惩罚带来的,必然是这种逆反心理。
所以,我们运用强制力时,要注意区别保护与暴力。有一条法律叫做“防卫过当”,其实和我们现在讲的内容很像。我们使用武力的目的,是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但这个度要掌握好。如果武力逐渐演变成了暴力,我们掌控了局面后,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产生了伤害对方的行为,这也是一种犯罪。
父母,孩子,同伴遇到暴力风险,我们要想办法去解救,然后用非暴力的方式进行抚慰。那么,如果我们自己遭到暴力风险了,该怎么办呢?
和刚才所讲的一样,遇到诸如杀人、强奸等等极端暴力的行为,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跑,报警呼救,或者用武力保护自己。在跑不了,没人理,也无力反抗的情况下,用非暴力沟通或许能解救我们。卢森堡博士就在书中讲了一个他的学员,用非暴力沟通法逃过强奸的真实故事。
这位学员是个女教师。某个周末的晚上,学校里就剩下她一个人。正当她准备收拾书包离开时,门口出现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希望她能乖乖就范。女教师观察着对方,觉得他非常紧张。于是她问这个男人:“你这么做,是因为你没有安全感吗?” 男人看上去更加焦虑,不断地说:“少废话。”
教师没有放弃,依然在不断询问,然后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真的很害怕,很恐惧,有没有其他办法,能让你在不伤害我的情况下,满足你的需要?” 最后这个男人改口说:“把钱包和手机拿来。” 女教师对博士说她很庆幸自己没有被强奸,她发现自己每多说一句话,对方的声音就会小一次。
这个抢劫犯可能最强烈的需求是抢钱,但看到女教师后起了色心。但是在女教师不断的询问下,他或许重新想起了自己的需求,于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抢劫上。女教师因此侥幸逃脱强奸。
当然,这里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我们遇到的就是一个有强奸需求的罪犯,刚才那种问法,可能就没什么用了。
但是,学会非暴力沟通,总归可以让我们比普通人多一份洞察力,能够看到暴力背后的动机。就像前几天所学的那样,如果我们能将自己纳入到对方的频道里,那么通过沟通获得解救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国外曾经有这么一个报道,一位在夜晚跑步锻炼的花季少女,被歹徒拖进草丛里,身上的衣服也被脱下。少女在挣扎、大声呼叫都无效的情况下,一边哭,一边开始向歹徒诉说自己的遭遇:她说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继父强暴了,留下了心理创伤,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才走出了阴影。她不想再经历类似的事情,这让她很痛苦。
这个歹徒听着听着,慢慢就放弃了,后来还帮她穿好衣服,跪下来给她道歉,并且说自己也有一个妹妹在外地打工,因为家里很困难,没能支持妹妹上学,他非常内疚等等。最后歹徒不仅没有强奸她,还给她了一些钱作为补偿。
这名少女之所以侥幸逃脱,就是因为她通过讲述自己的遭遇,让对方产生了同理心,打动了对方。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便在最危险的时刻,我们如果还能站在对方需求上去思考,就有机会让他们放下屠刀。
在警察与手中有人质的犯罪分子谈判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打动。站在对方的需求、感受、情感上,去理解、打动对方。
03.如何不让坏脾气伤人?
刚才讲到了如何化解别人的暴力行为,但是如果我们因为过于愤怒,想要骂人、打人,甚至杀人时,我们该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
卢森堡博士曾经给很多监狱里的重刑犯进行心理疏导。他发现很多杀人犯,其实并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有时候只是一念之间,情绪没有控制好,失手杀人。很多女性杀人犯,原本是受害者,比如遭遇了丈夫的婚外情。但因为一时愤怒没想开,就把自己老公给杀了。
那么,如何才能控制自己脾气,不要让一时的愤怒造成终身的遗憾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发脾气。
因为我们被激怒了,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为我们的权威遭到了挑战……总之,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遭到了威胁,我们想通过发脾气,来回应这种威胁。
这里不得不提到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大脑里有一个区域被称为爬行脑,这是人类大脑最基础的区域,负责进行最简单的条件反射。比如,我们被动物袭击了,爬行脑就会长记性,下一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它在第一时间就会提醒我们,赶紧反击,或者赶紧逃跑。我们被荆棘给刺痛了,下一次遇到荆棘,爬行脑就会让我们小心别去触碰。
由于远古时期,我们会遭遇老虎,狮子,豹子,其他野人等各种威胁,所以爬行脑储存了大量的应对这些风险的指令,发脾气就是其中一种。动物和人一样,都有爬行脑,所以当陌生人盯着狗狗看的时候,狗狗就会狂叫。狗狗的这种反应,和我们发脾气是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之所以会发脾气,是因为人类的大脑还储存了大量远古时期应对威胁的指令。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指令在今天早已失效了。我们祖先可能在作战时,一起狂叫,可能会吓退对方的部落。但今天,发脾气只能会将对方也拉进动物类型的情绪当中,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爬行脑周围,还有很多人类特有的能够进行理智思考判断的脑区,但因为理智脑是最后才进化出来的,所以遇到问题是,爬行脑会先做出反应。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就要注意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爬行脑。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爬行脑,不让情绪上头呢?
首先,停下来,呼吸。停下来,呼吸,就是暂时中断与对方的沟通,给自己大脑一个放松的环境。例如,丈夫很晚才回家,你刚想习惯性的发火时,想一下非暴力沟通,停下来,把自己先关到洗手间五分钟,让脑子静一静。等爬行脑的反应过去后,理智脑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让我们思考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然后,进入非暴力沟通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准备发脾气,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是感到太孤单了,想让丈夫早点回家陪我;还是感到受委屈了,想将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
接着,是找丈夫深入沟通一下,说出我们观察,感受,提出我们的需求和请求;找同事和领导沟通,陈述事实原委,表达我们的委屈,提出重新划定责任的需求和请求。
你看,当我们能够回归理智时,我们处理问题会感到非常轻松,而且会沉浸在真正的需求里,甚至能感到自己的智慧与成长。非暴力沟通不是让我们压抑自己的愤怒,而是通过了解愤怒背后的机制,去找到和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04.给自己时间,去感受爱
通过连续五天的学习,我们对非暴力沟通肯定有了自己的心得。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即使是听了课程,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不由自主的使用评价、比较、逃避这些暴力沟通的方式呢?这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惯造成的。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心理学中有个“21天效应”,就是心理学家认为,培养一个新习惯,需要连续坚持21天,也就是三周以上。可现实情况是,想培养一个习惯,远远要花费大于三周的时间。何况,非暴力沟通的习惯,比刷牙、洗脸、跑步这种习惯要难的多,因为这是一种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的双重改变。
卢森堡博士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非暴力沟通需要一生去练习,因为我们要对抗的是人类几十万年进化出来的习惯。
在他的学员中,有每年都去重复听课的,有随身携带《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有把“倾听、观察、感受、需求、请求”这些非暴力沟通关键词,写在小纸片上,随身携带,每次沟通前都拿出来看一看的。
他的一个学员每次在老板批评自己时,在妻子发火时,在孩子哭闹时,在遇到冲突时,都会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非暴力沟通的小纸条看看,考虑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进行回应。
后来这些词被他记住了,他就不再随身携带小纸条了。有一次他和四岁的小儿子因为看电视的事儿发生了争执,儿子急了,大声对他说:老爸,你的纸条呢,赶快拿出来看看。
总之,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都非常有借鉴意义,尤其是最后一种。我们可以将非暴力沟通的关键词做成书签、电脑屏幕、手机屏保,争取在各种场景中都能让我们看到。这样久而久之,这些关键词就会被牢牢记住,内化进我们的行为里。
不过说到底,真正能让我们成为非暴力沟通大师的,还是需要修炼一颗慈爱之心。
佛家以慈悲为怀,慈悲天下事。非暴力沟通也一样,它最底层的认知基础,就是客观。不用好与坏、善与恶来评价人,不用是与非、黑与白来评价事。它所关注的,是爱,是需求。
上面讲到的所有沟通技巧,都是为了慈爱这个核心在服务。之所以要客观陈述,就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感情;之所以感受,就是为了体会彼此的痛苦,之所以要倾听,就是体会对方的需求。
只有有了一颗慈爱之心,才能真正做到非暴力沟通。否则,上面所有的谈话技巧,都会非常别扭。
所以,非暴力沟通又被翻译成爱的语言,因为所有的沟通方式,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孟子曾经说过: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的老祖宗也早已参透这些道理。
05.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解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在面对极端危险的情况时,我们可以使用武力,保护自己、家人和朋友。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力的目的是保护,而不是惩罚。
当我们被激怒,有可能因为控制不住坏脾气,做出暴力的事情时,我们需要把想到自己正在被爬行脑控制,必须转移注意力,停下来,离开冲突现场,让理智重新回来主导局面。
非暴力沟通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我们要用各种方法提醒自己,而且要牢记,所有的技巧最终都是服务于爱。有了慈爱之心,才能真正学会非暴力沟通,真正获得幸福。
关键词: 防卫 理智 慈爱
思考与讨论: 除了本书介绍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控制情绪的小秘诀?
06.全书回顾
好,关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们就全部解读完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在卢森堡博士的引领下,我们了解了工作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被我们忽视的暴力沟通,无论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还是逃避责任、强人所难,这些四大暴力沟通的恶人,处处挑起矛盾,让我们不得安生。
通过陈述客观观察结果,倾诉真实感受,大胆说出需求和具体提出请求这四大法宝,我们可以避免四大恶人的附体,更好的表达自己需求。
通过全身心的倾听,拨开批评的迷雾,体会对方的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出合理的反馈,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能获得理解与尊重。
要倾听内心的冲突,体会内心的感受,找到自责背后的需求,宽恕无法实现的历史,勇敢成为想要的自己。
在面对极端危险的情况时,我们通过自我防卫,观察、理解与倾诉,避免更多伤害。通过离开现场,理智思考,控制脾气,避免使用暴力伤人伤己。
最后,我们要牢记非暴力沟通的关键词“倾听、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怀着慈爱之心,反复实践,真正获得非暴力的力量。
好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感谢你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