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字:诺尘
给十年后的自己一个希望很难想象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就像十年前我想象不到自己如今的样子,又如再往前推十年,我绝不信自己十年后会是那个样子。
自从呱呱坠地,就被时间拖拽着,转眼也就到了如今这般年纪。在之前的认知里,十年是个太过漫长的周期,但路过了几个十年之后,又会发现,十年也不过弹指。
记得某一次乘车,交通广播里正播放着一个怀旧金曲的栏目。在我印象中,怀旧金曲该是父母那一辈的歌,可没想播放出来的一首首我都耳熟能详。再一细想,这些歌都是我高中时经常听的,也都十五、六年了,当年是金曲,如今确实该怀旧。
这一刻,让我对时间的流逝产生了很深刻的敬畏,再结合着对未来的迷茫,促使我开始思考我当下生活的意义。如今的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我害怕当我的人生再走过30年时,仍是寻不到走过的踪迹。于是我思来想去,终于在绞尽脑汁后察觉到,文字该是我能留下得最好的见证。
见证我曾经热情地活着;见证我曾经痛苦地活着;见证我曾经见证过的悲欢离合,如果这些见证恰好能带给他人一些价值,那将更是与有荣焉。
抱着此种想法,遂开始落笔码字,也希望借此能摸到时间流逝的轨迹。
原来的我总认为自己还有些文采,可在刚落笔时,却发现自己早已不会使用文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写几百字简直都像要了我的命。
就这样也一度让本就有些懒惰的我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时间还在我这里无意义的流逝,我就没办法让自己懈怠。就这样,随着坚持,自己码字的速度及表述的准确性倒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我心存欣喜。
所以看来写作这件事真的不是靠天赋就能支撑的,更多的是坚持与学习,而且这份坚持不该是心血来潮,需要很长时间去积淀。
后来,我开始尝试着去写小说,试着用更长的篇幅去描绘一个人生。写的第一部小说,让我尝到了自己用文字去创造一个世界的乐趣,虽然写得很生涩,推敲情节转折、人物特征时也一再让我头痛,但敲击文字推动发展时所带来的快感让我欲罢不能。
写小说是一个能让人上瘾的过程,孕育着书中的各色人物,赋予着他们情感,给予着他们生存的养料,虽然他们有时会淘气的不会按照你的原本设想前进,但随着他们的步伐,也会发现新的风景。所有的预知与不预知都让人有着心心念念的欢喜。同时,这也让我的坚持有了一个实际上看得到承载体现。
尤其长篇小说,会是一个漫长的旅途,十几二十余万字不会是信手拈来。有时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当完成一部小说后,过了些日子,会忘记当初是如何书写,想来如果再一次机会可能无法表达出来,或许这就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含义吧。
由此我觉得每一个愿意写文字的人,都会是善良的人,因为愿意用自己的经历、情感去塑造一个个人物,去构造一个个情节,去描绘一幅幅场景,同时也愿意将这些分享给阅读这些有血有肉的文字罗列的人。再然后,会将自己创造者的身份剥离开来,再去新的创作。
我很愿意去做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有意愿或者坚持就不太难。
其实写文,尤其是长篇的小说,难免会有迷茫的时候,因为有时候会不知道坚持的意义在哪里。所罗列的这些文字段落,章节,到底能带来什么,我挥洒出去的精力和心血是否能给自己相应的回报。
我在写文的时候很多次会冒出这种想法,因为他耗费了我太多的时间和脑细胞,甚至因此也错过了很多机会。
不过,到最后,我还是说服了自己,有的时候作品所带给我们的成就感是需要自己先给予自己的,至于其他,还是暂且当做锦上添花吧。
当然,这是一种有些自欺欺人的想法。但实际上,在成长中所收获的成就感大多不都如此吗?
更何况,这些文字,让我看得见在其身上所消耗的时间。这是一种见证,而且只要愿意,这些作品就会在那里,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个果实,酸甜苦辣,总有个中滋味。
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当然期盼着他们出人头地,有时也会懊恼于他们的不成材,甚至迁怒到他人的有眼无珠。可无论怎样,对他们的爱不会减少。
我尽可能的都将他们书写成了自己理想的样子,他们也便鲜活地成长在我们心里。
对于外人来说,那可能就是一列列敲击出来的文字,可对于作者,那是构成生命的一个个细胞。
如今已经三十多岁的我,家庭与工作总会充斥着我大部分的时间,似乎已经没有时间用大把的时间去实现自己想要获得的某些人生意义。思来索去,或许只有文字还能继续承载我某些未能完成的梦,毕竟在这里,那些梦可以敲击成书里的现实。既然如此,那书里的世界就相对真实,人物也便有了灵魂。
我想,这也算是某种成功吧,哪怕只是自我安慰。
所以,基于这个还能有所依赖的梦,试着去赌上十年,看看我用年岁与思考作为积淀的文字,是否能实现我所谓的生命的意义。既然来这世上一遭,总要对得起这个机会。
今天我满三十三岁了,正好在这个节点上作为开始。
希望十年后,我不会抱着羞愧,再来看这篇文章。
给十年后的自己一个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