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持自我认同,人们有时会放弃反思。这个时候改变的关键是“分离”。让现在的你和过去分开,接受未知,敢于犯错,这样你才能摆脱思维的束缚和过去的包袱。把你的观点和你的身份分开,用你的价值观而不是观点来定义你的身份,用一个稳定的自己来对抗瞬息万变的时代。
你越自信,你就越善于反思。有时候“冒名顶替综合症”,也就是自我怀疑,也可以成为反思的动力。我们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要过于自信,也不要过于谦虚,而是自信和谦虚。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同时也要承认自己掌握的工具不一定管用,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工具。
“低宜人性”不是缺点,而是反思的助推器,顺从和沉默是反思的障碍。没有冲突不代表和谐,有时候只是意味着冷漠。但同时也要把握好冲突的“热度”,不要让“任务冲突”升级为“关系冲突”。
在说服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时,第一,“不着急”,先倾听对方的想法,努力寻找共同点,对方会放下防卫,才重新恢复探索的欲望;第二,“不贪多”,不要降低每一个理由的质量,不要淡化每一个观点的力量,对方不反驳,从而松动固有的信念;第三,“不单一”,不盲目陈述,不替对方思考,而是多提问,让对方自己思考,才能最终获得重新思考的力量。
其实反思并不复杂,不是负担。就像每年我们都会体检,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没有变化。我们也可以对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做这样的检查,比如我们的个人目标、工作状态、思维方式等等。当然也可以应用到更大的领域,比如团队、企业、学校。
反思不一定能让你改变想法,马上看到效果。只是让你花时间反思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改变。反思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是让我们更加“清醒”,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抛弃以前的立场,什么时候该转身去迎接新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