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论语》学习
向雄读《论语》之:别装,真实一点

向雄读《论语》之:别装,真实一点

作者: 刘向雄_ | 来源:发表于2016-09-22 11:44 被阅读64次
向雄读《论语》之:别装,真实一点

  一块石头,本来平淡无奇,配上个底座,韵味十足。人也是如此,但不是戴副眼镜就能文质彬彬的,还需要有内在的修养。

   孔子认为,若内心朴实,而没有外在的文化修养,那么就会像野人一样粗鲁无礼;反之,若表现为温文尔雅,内心却充满欺诈、私欲,则是华而不实,不胜其名。为人,需要内心与外在的文化修养相互协调,表里如一,才能是文质彬彬的君子。

   子贡对此作了个形象的比喻:褪掉老虎、豹子的皮毛,它看上去和狗啊、羊啊的模样差不多。所以,内在的朴实和外在的文化修饰都是同等重要的。

   人生来就是朴实的,但随着逐渐逐渐地成长,朴实之心也渐渐地被掩盖起来,一层层的提防、隐瞒、攫取、欺骗、冷漠、自私……犹如蚕宝宝作茧自缚,慢慢缠绕,有着亮丽的丝滑,自以为已经“成人”了,美丽了,飞出来的却是丑陋的模样。朴实之心丢去了,华丽的外表却没得到,只是如照镜子般自我欣赏。

   一切,只源于“装”,而把原本、真实的我忘掉了。

   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年轻人感到很烦恼,于是找到禅师。年轻人问道禅师:“我志向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无法容纳这个污秽的世界。”

   禅师拿出一个袋子让年轻人把屋子里的垃圾装进去,年轻人很快就装满了,禅师又拿出一个袋子。

   年轻人恍然大悟:“您是说只要有足够宽广的胸怀,就能容纳这个世界?”

   禅师摇摇头,指着袋子说:“装,你继续装。”

   屋子就如人的心,垃圾越多就越能“装”,人有多少时候是“装”呢?照照镜子,然后看看自己的心就知道了。

   前些年,我头发偷偷白了起来,当时就很在意,见到一根就剪掉一根,见到一丛就剪掉一丛,总想以最好的形象展示在别人面前。有一次,照着镜子剪白发,仔细看看自己,忽然哑然失笑:“我这是在做什么,有什么可装的!”于是,就顺其自然,不再关心。想来,也是这禅师“棒喝”了我。在此之后,我就常常对自己说,“别装,真实一点”。

   不装,就可以看到自己内心的质朴,即,孟子说的“恻隐之心”,张载说的“天地之性”,程颢说的“天理”,陆九渊说的“本心,”王阳明说的“良知”,这些都是人人本来就具有的。因而,程子说,“圣贤说的千言万语,只不过是想要人们把已经放失的心,使其简约而回来,重新进入我们身子,这样自己就会不断求上进,通过下学而达到上达。”

  若能找回本心,不忘初心,也就不必再装下去了。

(向雄读《论语》之四十四)

相关文章

  • 向雄读《论语》之:别装,真实一点

    一块石头,本来平淡无奇,配上个底座,韵味十足。人也是如此,但不是戴副眼镜就能文质彬彬的,还需要有内在的修养。 ...

  • 《论语》晨读心得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8年10月17日) 来源:刘向雄《论语译注》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2017-01-1...

  • 向雄读《论语》之:诚实与面具

    向雄读《论语》之:诚实与面具 子路是诚实的,不因为孔子是老师而唯唯诺诺,敢于直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孔子迂腐,...

  • 向雄读《论语》之:《论语》怎么读

    “专家们”看《论语》都往高处拔,总结个一二三四点,归纳个五六七八条,要么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来吸引眼球,...

  • 向雄读《论语》之:形象

    酷暑已至,穿个短袖,坐在电风扇前,仍是酷热难耐,索性光个膀子,这才感受到习习凉风。这不雅形象,无人看见,倒也不...

  • 向雄读《论语》之:毁誉

    “谁人背后不说人”。 人生于世,免不了毁谤与赞誉,甚至,毁誉成了为人与做事的动力和压力。“闻誉则喜,闻毁则...

  • 向雄读《论语》之: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迷惘无...

  • 向雄读《论语》之:无欲则刚

    林则徐有一幅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修养,不是等到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才能体现,反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更能反映内在的品德。对此,子游就表达得很...

  • 向雄读《论语》之:见利思义

    孔子周游列国,也获得了一些国君的礼遇,不用去追求富贵就能得到,如齐景公给孔子的待遇就是“季孟之间”,孟孙、叔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雄读《论语》之:别装,真实一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dz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