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连休息都这么用力……”这是这本书作者的亲身经历。开始,看书的简介,我以为这就是一本缓解焦虑的普通心理学科普书,当我翻开的时候,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海淀妈妈的励志故事,看到中间,哦,还真是一本缓解焦虑的书,看完之后,我才明白,这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用语言和书写来缓解焦虑、促进心智化发展的一本书。中国有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因为在作者对焦虑状况的一系列分析的同时,还教会了你如何写作,焦虑没了,目标有了,学会了深度思考,文笔还得到了升华。这本书就是心理学科普作者,叙事治疗师,书写治疗团体带领着张心悦的《焦虑是头大象,如何一口一口吃掉它》。

2015年,作者的女儿入学了,成为了一名“海淀妈妈”。(还是普及一下海淀妈妈:海淀妈妈就是给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同时又给他们很多的作业,报很多班,包括妈妈本身也是焦虑的。)繁忙的操劳和焦虑中,她终于因嗓子“无法发声”而按下了暂停键。给我震惊的就是这位妈妈接下来所做的一切,她报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国际医学院在北京的一个“正念”课程,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在完成了两天的静坐之后,在寂静的夜晚,想写老师留下的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她写下:“我发现,我连休息,都这么用力……”然后倒头大睡。从那一刻起,书写就与作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每天在送完孩子之后,她就开始从简单的开始书写,写一天的安排,写自己的感受,愤怒和眼泪,忧伤和无力,一直写到自己恢复平静。从此之后,她又开始选择每天固定时间书写同一主题的所思所感,完成自己某一部分的成长等。渐渐地,还会在便利贴上写下几句话放到女儿的午餐盒里。5年过后,作者发现自己攒下了足够的书写体力和耐力,完成了两本科普图书的写作。这不仅仅是她的励志故事,而是告诉读者,这本书的完成,是在她多年的亲身经历下完成的,并且,她一直在用书写缓解焦虑的路上行走,通过这本书,来邀请每一位被焦虑折磨的人来加入书写,一起出发。
每个人都有焦虑的时候,每个人的焦虑有交叉点,也有不同之处,譬如作者提出的每天都发誓“躺平”却仍无法逃离内卷;受限于世俗意义上的“幸福范本”却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沉迷于各种培训学习“打卡”却发现自己只是在假努力等等,等等,这些情况作者在书中一一做了分析和解释,更为重要的,是作者从你如何准备一支笔,一个手机开始书写,她就是从写一只牙刷开始,一步一步地把一个零基础的人训练成为写作的高手,最后,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书写刻意练习打卡100天,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自我设计,通过不断的持续书写,给自己带来不断的自我蜕变。一句话,这就是一本如何通过自我训练书写来一点一点远离焦虑的书,在我看来,这更是一个乐在其中的人在跟我们分享她的幸福和快乐,向那些与她有过共同焦虑经历的人传授她的经验。
网友评论